——姚桥新区管委会干部胡文清抗震救灾先进事迹
他,没有铮铮誓言,却表现了惊人的壮举;
他,临危受命,不惧危险两次进入芦山重灾区;
他,舍小家顾大家,感动着身边每一个人。
他就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一名普通的干部,姚桥新区管委会的司法所所长胡文清。
身先士卒 冲锋陷阵打硬仗
地震发生时,胡文清正抱着3岁多的孙儿准备出门。孙儿是他心中最大的宝贝,每个周末陪她出门玩耍几乎是雷打不动的习惯。地震打断了这一切,他几乎是将孙儿往老伴的怀中一放,不顾受到惊吓的孙儿的哭喊,第一时间冲向四周,查看汉碑村的受灾情况,并于10分钟内赶回单位集结,听候指挥。
胡文清今年已经已经57岁了,单位上的人都亲切地称他为胡伯,尽管快到退休年龄,但他仍然和其他干部一起第一时间进村入户抢险救灾,身先士卒,积极组织群众自救。他联系的沙湾村因拆迁安置,是矛盾问题最突出的一个村,救灾中的稳定任务相当严峻。
为了做好救灾工作,他仿佛不知疲倦,不知饥渴,白天要到沙湾村各个紧急避险点进行反复巡查,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晚上还要按照值班安排,到各个避险点进行治安巡查,保障群众安全。
虽然胡伯的家就在汉碑村石马组,虽然十分想念可爱的孙儿,虽然工作中常常经过家门,但是他却从不踏入一步,一心只想着灾民,一心只想着救灾。他说,“我是一名党员,是一名干部,是一名退伍军人,现在组织需要我,群众需要我,我不但要干,而且要干好,才对得起群众对我的信任。”
尽己所能 舍私为公显大爱
在抗震救灾中,需要不停的到5个村40个组查看、巡逻,搬运、发放救灾物资,管委会现有的3辆公务用车远远满足不了救灾需求。胡伯立即站出来,“从现在起,我的这辆车就是姚桥新区的抗震救灾专用车”,将自己的私家车无偿提供用于抗震救灾工作。因为用胶布张贴宣传标语,车身留下了明显并难以去掉粘痕,他没有计较。到目前为止,跑了多少公里,加了多少汽油,他也没有在意。
将群众撤离危房后,党工委紧急在各村设立了临时避险点,但是搭建避险点必要的花油布等材料却十分紧缺。胡伯立即发动自己的社会关系,四处筹措,最终获得成都周边的一些企业朋友的援助,为新区受灾群众捐赠了近万平米的花油布等救灾物资,用于避险点的搭建。在搭建过程中,胡伯不顾近60岁的高龄,扛架管、搭油布,连夜奋战,只为能够早一分钟为群众搭建好安身之所。
有一种精神叫“舍己为公”,有一种感动叫“无私奉献”。 在处理公与私的关系中,胡伯做到了以公为大、以公为重、以公为先,彰显了在大灾面前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
临危受命 不惧危难显本色
地震后,通往芦山重灾区的道路严重受损,沿山道路随时可能有滚石飞落,十分危险。然而,在救灾面前,胡伯一切都无所畏惧,在党工委的统一指挥下,前后两次进入重灾区一线。第一次,搭载上海医疗队专业医务人员,进入芦山灾区,抢救生命;第二次,协助深圳观澜集团运送救灾物资进入芦山灾区,解群众急需难题;同时,代表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代表新区广大群众,对前去驰援芦山抗震救灾的新区民兵预备役,表示亲切的关心、慰问,勉励他们以更加顽强的精神、更加有力的措施,千方百计做好抢险救援各项工作。
在连续多天的抗震救灾中,胡伯没睡过一次安稳觉,实在累了,就只在凳子上眯一会。眼熬红了,嗓子喊哑了,却从未喊过一声累和苦。也许他不是一个称职的爷爷,但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一名即将退休的党员干部,胡伯无愧于军人的英雄本色,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