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城区上里镇志愿者杨华的“中国梦”
杨华,雨城区上里镇庙圷村一名活跃在农村文化战线上的普通青年志愿者,凭着对农村文化事业的一腔热情,她七年如一日坚守农村文化舞台,用自己的专长和奉献精神播洒农村文化之梦。她用情用心投入农村文化舞台,诠释着一名农村文化服务青年志愿者不悔的青春,她的辛劳获得乡亲们的认可,为上里镇乡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12年,杨华被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四川省精神文明办评为“四川省雷锋式优秀志愿者”。
青春选择 无怨无悔
杨华能歌善舞,是个文艺青年,从小的梦想就是当一名舞蹈老师。2006年18岁的杨华中专毕业后,没有留在城里找工作,而是毅然回到家乡上里镇庙圷村,办起了首个农村免费舞蹈培训班。培训班首批学员14名,大多是村里的6-14岁的孩子,每天空闲和周末时,她都要教孩子们唱歌跳舞。
尽管办舞蹈培训班的过程中遭受了一些村民的不解,但七年如一日的坚持不懈,在杨华的带领下,村里的一些妇女加入了文化大舞台,十几个嫁到村子里的藏族女同胞加入了进来,就连年过七旬的当地有名的山歌手杨世秀也加入了进来。
如今,村里组建了文艺队、狮灯队、腰鼓队,自费办起了一年一度的春节文艺汇演,她的舞蹈队多次参加在上里、中里举办的文艺演出,受到广大群众好评,杨华也被许多人认知。
2003年新春,由杨华组织的一场迎春文艺汇演在上里古镇古戏台上演,杨华还当上节目的主持人,她的文化梦走向宽阔的舞台,她打算今年要带领她的团队走进雨城春晚大舞台。自从有了文艺团队,在庙圷村,以往村民村们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的生活习惯完全改变,打麻将的人也少了,许多村民在农闲时都加入到杨华的文化活动团队中来,丰富的农村文化生活让民风更加纯朴。
砥砺心志 努力奋斗
由于对专业的执着追求,2011年,杨华被庙雨圷村推选为团支部书记。工作中的杨华同样无私奉献,将自己的满脸热血播洒在农村大地上。
在4·20芦山强烈地震中,庙圷村成为重灾村,她第一时间投身抗震救灾,和村组干部一起奋力抢险救灾,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发放救灾物质,哪怕夜晚下着大雨,也要带安置点上巡查村民的安全。抗震救灾期间,她“狠心”放下仅3岁的女儿,顶着烈日连续三天顾不上休息,舍己忘我工作,最终晕倒在工作岗位上。
当医生将杨华抢救苏醒过来后,她没有躺在病床上休息,拔掉手上的针头,又投身到抗震救灾工作中。对母亲心疼的劝阻,杨华说,“灾难面前,是对我的磨炼,也是对一名党员的考验,我一定经受得起”。
追逐梦想 绽放美丽
随着上里镇抗震救灾转入过渡安置和灾后重建阶段,热爱农村文化事业的杨华,又拾起自己的农村文化梦,为坚定村民们灾后重建的信心注入精神动力。
自从恢复了文艺队的工作,杨华的舞蹈班也正式开课,还是和以前一样,每星期两节课。她汇同山歌老人杨世秀共同创作了一曲抗震救灾、歌颂党和祖国的原生态山歌,在文艺队中传唱。同时她利用休息时间组织队员排练文艺节目、快板,带领学员们走村入户为大家表演,以此鼓励受灾群众从灾难中走出来,调整心态坚强自救,以积极向的精神面貌面对生活。
每次演出,邻里乡亲都要赶来观看节目,村民们的脸上都会露出久违的笑容。杨华告诉队员们,“要建好美丽新家园,首先就是要建设好大家的精神家园,引领广大群众树立恢复重建的信心,建设我们美丽的新上里”。
有梦就有希望,杨华这个普通的志愿者,用她的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己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