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民兵争做“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模范纪实
四川感恩网4月23日讯:(王浪 陈德) 近年来,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雪域高原,活跃着一支以藏族青年为主的优秀民兵队伍----黑水民兵。他们爱党报国,忠诚践行宗旨、出色履行使命,争做“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的模范,圆满完成了维护社会稳定、抗震救灾、灾后重建、跨区救援、抗洪抢险等多项重大任务,160余人次立功受奖,多次受到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成都军区首长和地方领导的高度评价。其爱党报国的动人事迹在《解放军报》、《中国民兵》、《战旗报》、央视新闻、军事频道等众多媒体多次报道,并先后获得“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全国民兵先进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忠诚使命 爱党报国立功勋
早在长征时期,就有500多名黑水儿女加入红军队伍,不计其数的群众自发给红军筹粮、熬盐、当翻译、运弹药、送伤员,为长征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正是在这“红军精神”的浸润下,心怀报国之志、感恩之情,听党指挥,哪里有危险就冲向哪里,哪里有困难就帮到哪里,甘当人民的“保护神”,是黑水民兵“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的真实写照。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108名黑水民兵辗转4个市州,行程1000多公里开展救援。最难忘的经历当数搜寻邱光华失事机组、搬运遇难烈士遗体下山。在连续10多天的搜寻任务中,黑水民兵顶烈日、抗余震、避飞石,先后转战数百公里,徒步翻越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30多座,穿越塌方、飞石等危险地段,强忍着蚊叮蛇咬的痛苦,坚持在人迹罕至地带搜寻。最窘迫的时候,几十人啃一块二两重的烤肉,8个人轮流吸一支烟。民兵们越过“死亡线”,勇闯“鬼见愁”,趟过“荆棘地”,昼夜兼程40多公里,成功将5名遇难飞行员遗体运抵映秀镇,创造了抗震救灾奇迹。四川省军区政委叶万勇称赞“黑水民兵抬的是英雄,他们同样堪称英雄!”
2010年,黑水民兵连续迎来三次重大考验。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80名黑水民千里跨省行动,出色完成了任务,受到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徐才厚的高度评价;8月8日,60名黑水民兵又昼夜兼程辗转600余公里远赴舟曲灾区,连续奋战10余天,受到了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的亲切接见;8月14日,汶川映秀又发生泥石流灾害,映秀告急,接到驰援命令后的60名黑水民兵来不及回家,从舟曲转战映秀,与其余170多名黑水民兵会合,携手并肩,铸人墙、迎洪峰,顽强拼搏战斗在第一线。在舟曲,黑水民兵的早餐大多是一碗稀饭,午饭有时仅有一个鸡蛋、一瓶矿泉水,体力严重透支,很多人吃饭时手抖得连碗都端不住,却没有一声报怨。在一次紧急转运物资时,40名黑水民兵用每车13分钟的速度,共卸下9车百余吨的矿泉水,现场群众惊呼:“一个人干三四个人的活,这哪里是民兵,简直就是特种部队!”军委首长也称赞黑水民兵“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攀登,是全国民兵的一面旗帜”。
无论是远赴异地执勤,还是深入村寨执行救灾任务,黑水民兵始终模范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严格遵守各项群众纪律,用实际行动赢得了藏族同胞、灾区群众的声声赞誉和衷心爱戴。在抢险救灾中,黑水民兵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不进寺庙、不动经幡、不转经轮,自觉发扬红军“视纪律高于生命”的优良作风,像当年红军一样,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与群众争粮争水,不做有损群众利益的事。他们在救灾中挖出金项链248条、存折11本和佛像、金腰带等价值150余万元的贵重物品,都如数归还受灾群众。灾区群众称赞黑水民兵是名符其实的红军后代,是当年的红军!
崇尚荣誉 爱军尚武练精兵
黑水民兵有着爱军尚武、崇尚荣誉的优良传统。早在60年代初期,尕尔茸、扎西松等3名民兵作为军事训练标兵代表,曾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随着时代变迁,黑水青年爱军尚武、崇尚荣誉的传统始终没有变,在雪域高原谱写一曲又一曲爱军精武的时代壮歌,是黑水民兵“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的不懈追求。
黑水地处高山峡谷,红色文化源远流长,红军长征过雪山草地时3次途经黑水,党中央还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政治局扩大会议---“芦花会议”,留下了大量红色遗迹。恶劣的生存环境和特殊的历史文化,造就了黑水民兵强悍出色的身体素质和爱军尚武的精神追求。当不了兵就当民兵,成为一代代黑水青年的时尚追求。1982年,黑水县把每年6月19日定为黑水“民兵节”,近30年来全县把“民兵节”作为重大节日。1991年6月,民兵尼玛尔甲参加全军军体竞赛获武装越野第一名;2004年10月,民兵严木学代表四川省队参加全国农运会,获投弹比赛亚军。参加民兵应急连,成为除参军入伍外全县青年最踊跃的事。有的没有被录取,还千方百计托人到人武部“说情”。“在我们黑水,这一辈子能在部队中当过兵或当过民兵,就是最有出息的男人!”当地藏族青年都这样说。
“民兵也是兵,武艺不精不算黑水民兵!”这是黑水民兵的一句口头禅,更是黑水民兵的缩影。新形势下,黑水民兵牢记使命,多次开展跨区机动,与驻训部队联训联演,在高寒地区、生疏复杂地域全面锤炼“走、打、吃、住、藏”能力,大力提高应急应战水平,确保能切实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在每年民兵整组时,人武部都会遇到“两多”现象:主动参训的民兵多,要求增加编兵名额的专武干部多。去年3月,原计划训练民兵200余人,但各乡镇上报的名单近400人,有的民兵称只要能参加训练,误工补贴可以不要,甚至愿意自带伙食费。面对这种“两难”情况,人武部只能采取比武“选兵”的办法来决定。曾在部队荣立过二等功的民兵严木学退伍不褪色,参加过搜救邱光华失事机组、玉树救灾、映秀抗洪和各种演习演练,素质过硬,表现出色,成为了民兵中的能手和典范。自1992年黑水民兵应急连组建以来,6000余人次参加各种演习演练,在阿坝州“铁拳-09”军警民联合反分裂实兵实弹演习、“天府使命-201O阿坝”军警民联合演习等任务中,展示了民兵风采,发挥了拳头作用。阿坝军分区司令员夏春喜、政委张勇每每提及黑水民兵时,都无不自豪地说:“黑水民兵是阿坝高原民兵中最亮丽的名片,没有他们啃不了的‘硬骨头’,没有完不成的任务!”
在群众眼里,黑水民兵“脸庞最黑、头发最长、本事最大”,而最让人感到骄傲与自豪的是他们取得的荣誉最多。在森林扑火、维护稳定、抗洪抢险、抗震救灾、跨区救援中屡建奇功。近年来,黑水县人武部注重在思想上激励民兵精神,组织广大民兵“读红色经典、唱红色歌曲、讲红色故事、看红色影视”;清明时节缅怀先烈,把烈士园陵当“红色课堂”,追忆红色历史;训练时机瞻仰红军遗址,弘扬长征精神,争当红色传人;执行任务前后参观荣誉室,激发荣誉感,增添自豪感。荣誉催生战斗力,只要有任务,黑水民兵就争先恐后、踊跃报名,能否报名参加、能否“应征出战”成为了17个乡镇武装部和村与村之间民兵相互“攀比”的“潜规则”。在2003年马尔康县白湾乡扑火战斗中,4名民兵连长、5名共产党员主动请缨,4个乡镇9个村的村委会主任把自己的儿子送到扑火队伍中,并要求走在扑火的最前列,阿尔甲等8名出租车司机自愿放弃每天100元以上的经济收入,积极响应“火灾就是命令”号召。去年,参加过4次重大任务、在青海果洛打工的红岩乡民兵苏拉兰卡,用省吃俭用积攒的7000多元钱买辆摩托车,风雨无阻骑行400多公里赶回参加驻训任务。对于黑水民兵来讲,“沙场点兵”、“父子同上阵”等现象已屡见不鲜,他们视荣誉为魂,为荣誉而战。
勇挑重担 爱民奉献促发展
多年来,坚持以发展促稳定,以繁荣促团结,自觉肩负起带领群众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重任,成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黑水民兵“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的具体行动。
黑水境内山高坡陡,交通不畅成为制约经济建设的重要瓶颈。黑水民兵积极投身西部大开发,24个民兵突击队3000余人次先后投入9万多个劳动日;哪里工程最艰难,就奔向哪里。瓦钵乡是黑水县较偏僻的一个乡,由于不通公路,金贵的山珍运不出去,山货收购商进不来,村民们守着宝贝却只能受穷。黑水县政府决定修建一条从色尔古乡到瓦钵乡的公路,而这段20公里长的山路盘旋在海拔4000多米的雪峰之间,是全县最艰险的通乡路。因山高路险、高寒缺氧等因素,先后让5支工程队望而却步。黑水民兵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们自告奋勇向县人武部请战。得到批准后,300多名民兵扛着队旗,高唱民兵之歌,向雪山深处挺进,连续奋战180余天,没有下过一次山,没有洗过一次澡,没有理过一次发。公路修通那天,村民们守在村口迎接他们,凯旋归来的民兵们个个长头发长胡须,身上又脏又臭,看上去像野人。
举世瞩目的达古冰川,是亚洲罕见的彩色冰川,但因所处位置偏僻,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如果将这个景点开发出来,就能带动沿线藏族群众致富。开发之初,需要在海拔高达4000至5000米的雪峰之间修一条栈道。阿坝州领导亲自点将,让黑水民兵去啃这块硬骨头!2006年,130名民兵闻令而动,在千年冻土的冰峰雪线上摆开战场,像蚂蚁啃骨头一样,用钢枪一点一点地凿路。夜里,民兵们冻得直发抖,只有紧紧地挤在一起才能入睡。高原天气变化无常,时而艳阳高照,时而雨雪冰雹夹杂,民兵们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但他们干劲不减,坚持战斗在施工一线。原定半年的工程,最终不到4个月就完成了,确保了景区如期对外开放。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老虎嘴段山坡上不时滚落的悬石极大地妨碍了工程施工进度,老虎嘴成为“鬼门关”。黑水民兵奉命出征,帮助清除作业路段崖壁悬石,消除安全隐患。七月的天气,骄阳似火,在没有任何树木遮挡的山坡上,气温高达50多度。黑水民兵3人一组,肩挎绳索,身背炸药,手脚并用,像壁虎一样贴在峭壁之上,艰难地清理每一块被震松的悬石。由于连续作业,气温太高,出汗太多,很多民兵出现了血尿和小便困难等症状。施工中,民兵们先后遭遇了几十次余震,机敏果断的他们一次次战胜死亡威胁,顺利完成任务,确保了都汶路如期贯通。
面对三年灾后恢复重建、两年基本完成的艰巨任务,黑水民兵率先垂范,争当排头兵,用实际行动书写当代民兵核心价值观。17个乡镇武装部主揽“重担子”、主唱“重头戏”,1000余名民兵投身“幸福美丽家园”示范工程建设。
地处雪山草地的黑水县,信息相对闭塞,群众缺乏科技致富的本领。黑水民兵带头传播文化科技知识,建立科技兴农产业示范点,引导各族群众迈上科技致富之路。民兵连长额尔王先后3次自费到四川省草原研究所学习养殖技术,规模化养殖獭兔取得成功,年收入达3万余元。在他的示范带动和技术培训下,全村60%以上的农户搞起獭兔养殖,实现了脱贫致富。民兵茸尔甲外出务工经商,经过几年的闯荡拼搏,成了全村率先富起来的“下海”农民,先后组织村民外出务工经商13次2000余人次,直接经济收入累计达1000余万元,树立了黑水民兵的良好形象,多次被上海市松江区委、区政府评为“维护稳定先进个人”,连续两年被黑水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外出务工经商先进个人”。像额尔王、茸尔甲这样的先进事迹,在黑水民兵中不胜枚举。
来源:中共黑水县委宣传部 作者:王浪 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