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和斌 袁娜 记者 杨刚
清澈的小桥流水,休闲的藤椅茶座,温馨的庭院人家,浓郁的羌族文化……
走进茂县坪头羌寨,记者看到,一幢幢极具羌族特色的别墅式民居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干净的道路两旁用木栅栏围成的庭院,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幽雅静谧。络绎不绝的游客穿行在羌寨间,对这里如诗如画的美景发出由衷的感叹。
震后,坪头村乘势而上,依托厚重的羌文化底蕴和田园美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树起了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标杆,让群众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百姓生活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群众露出开心笑脸,感恩党和政府,坪头村群众对龙年旅游业红火发展满怀期待。
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
“送哥一条抹汗巾,一阵日头一阵阴,把郎晒得汗淋淋,阿妹看得心不忍……”走在坪头村雪坪路上,游客们被路边石头上的羌族情歌所吸引,纷纷驻足停留。
记者了解到,这些羌族情歌只是坪头村发展乡村旅游,依托中国羌城打造原生态羌文化体验区中的一个羌文化元素。像这样的羌文化元素在坪头村还有很多:黄泥土墙的碉楼式民房、精致的木栅栏围成的庭院、一扇扇张开犄角的羊头窗、古朴的木门,神秘的傩文化广场……浓郁的羌文化元素遍布整个村寨。
“这里的羌文化底蕴太浓了,让人着迷,来了一次还想来第二次。”已经是第二次来坪头村旅游的自贡游客李女士兴奋地告诉记者。
坪头村灾后重建风貌改造融入了羌民族建筑风格特色,并注重村容环境与室内功能的打造和提升,走出了一条以羌文化为主导的特色旅游发展道路。记者了解到,全村在村“两委”会的牵头下,成立了“茂县水风羌寨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采取“支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全村农户以土地和住房自愿入股,公司统一租赁村民的土地和住房,再以相同的价格出租给经营商,由经营商将房屋改造成乡村旅游酒店接待游客。
“目前,全村已有40多户村民纳入公司经营,村民以7.2元每平米的价格将房屋出租给公司,公司一次性付清五年租金。房子大一点的村民,一年租金收入就有五六万元。”村长余崇恩说。
据余崇恩介绍,地震前,坪头村村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水果、蔬菜等种植业,人均年收入只有3180元。灾后重建依托浓厚的羌文化特色和田园美景,确立了以乡村酒店、农家乐、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在采访中,余崇恩告诉记者,来到坪头村,游客可以品尝地道的农家菜,欣赏厚重的羌文化,去田间果园亲手采摘果蔬。而这正是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精髓”。
据了解,去年,全村人均年收入近8000元,比地震前翻了一番。
村民的新年新期盼
新年伊始,坪头村村民已经开始为龙年的旅游事业发展做着准备。
在羌红小吃店前,高高悬挂的“豆花饭”招牌迎风飘扬。走进小吃店的厨房,微波炉、电磁炉、高压电饭煲等现代化烹饪工具一应俱全。“春节期间游客多,忙得没时间打理。趁现在旅游淡季,打扫一下卫生,看看需要添置点什么东西。”女主人刘小冬说。
刘小冬告诉记者,羌红小吃店主要经营豆花饭,去年一年收入近三万元。“把卫生做好一点,东西备齐全一点,让更多的游客来品尝我们的羌家特色小吃豆花饭,希望今年的收入能比去年更好!”刘小冬对新年小吃店的经营满怀憧憬。
沿着木栅栏围成的古朴的人行栈道而上,记者来到“四和农家”的院子里。三栋两层小洋楼,围成了一个四合院,占地600多平米的“别墅”级农家乐很是气派。几个人在院子里商量着什么。记者一打听,原来“四和农家”没纳入“茂县水风羌寨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统一管理,老板李勇强今年准备大干一场,想成为坪头村独自经营自家农家乐走上致富路“吃螃蟹”第一人,由于担心到时生意不景气,正忙着和邻居王安兵、王诚、余怀贵、吴学贵一起商议搞联合运营,“联营总部”就准备设在“四和农家”,遇到生意“火爆”季节,游客由总台统一安排分配到各家。
“这样就避免了农家乐之间相互拉客,相互杀价的恶性竞争。联合运营后,我们5家人一起能同时接待游客100人,规模也扩大了。”李勇强告诉记者。
群众在发展乡村旅游中不断受益。记者从村委会了解到,全村除了纳入公司经营的农家外,村民自己经营的农家乐有8家,开特色餐馆的有5家。据了解,今年,村委会将继续鼓励村民自己开农家乐,带动坪头村旅游快速发展。
“今年,我们村发展旅游的重点就是争取留住客人。旅游公司正努力搭建平台,和外面的大型旅行社合作,在增加游客量的同时,让更多的游客能住下来。”余崇恩跟记者谈起了新年全村发展旅游的计划。
据悉,州、县人才市场也根据需要,多次对坪头村村民进行了旅游服务和厨师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村民的旅游服务质量和厨师技艺,赢得更多的回头客。
随着灾后重建坪头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村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的前景广阔,坪头村已成为我州乡村旅游发展的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