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孟贤才 文/图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不会相信,曾经山崩地裂、满目疮痍的土地,已经焕然一新,处处生机盎然;
如果不是亲耳聆听,你不会知道,在平武大地上,激情澎湃的建设乐章多么悦耳;
如果不是亲身感受,你不会明白,曾被撕裂的伤口,如今已被生命的藤蔓缠绕得结结实实,新生的力量在每一个角落里滋生,并日渐茁壮蔓延……
在短短3年时间里,平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破碎的山河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曾经哭泣的村镇飞出了欢声笑语,灾区群众真正实现了居住有房屋,上学有校舍,看病有医院,设施有改善,产业有发展。
“5·12”大地震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倾情关怀、四川省委省政府、绵阳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社会各界无私奉献、河北省委省政府大力援助,平武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坚持“一手抓重建,一手抓发展”,坚持科学重建、务实重建、和谐重建、艰苦重建,以规划为龙头、项目为抓手、民生为本、产业为重,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实现了灾后大重建、项目大投入、经济大恢复、民生大改善、城乡面貌大变化良好局面。
平武,这个遭受地震重创的地方,在祖国温暖的怀抱中获得了新生,正进一步解放思想,顺势攀登,击鼓奋进,起跳跨越,力争到2012年在2009年基础上实现财政总收入翻一番、县城建成区规模扩大一倍、工业总产值翻一番的‘三个翻番’目标,起跳跨越建山区经济强县。
新家园
废墟上崛起新希望
再走灾区,看恢复重建,如今的平武青山依旧,万象更新。
小青瓦、白粉墙、人字顶,公路两旁整齐地排列着融合了川西北建筑风格的新白墙灰瓦房,房屋间杂着层层绿树和清清的流水。
2008年的隆冬时节,平武县平通镇牛飞村的羌族汉子赵林万万没有想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竟然来到了他刚刚建好的新家。从堂屋、厨房到酿酒作坊,主席边走边看边问,仔细了解赵林一家生产生活的情况,还高兴地品尝了一口农家自酿的苞谷酒。
3年过去了,如今的牛飞村又有了新变化。赵林家的门楣上挂起了“灶淋酒家”和“民俗旅游定点接待”的牌子。更加凸显民族特色的羌族村寨建设,不仅让百姓有了安居之本,更为他们打下了发展的基础。现在,牛飞村已经成为四川民俗旅游的定点村寨!
灾后恢复重建千头万绪,但老百姓最盼望、最急需的还是住房。平武县按照“就地、就近、分散”安置原则,采取县级领导联系乡镇、部门包村、党员干部包户制度,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责任制,实行农户自行落实与政府统一协调解决相结合的办法为受灾群众落实宅基地。
坚持内扩产能外抓调运的办法,有效缓解建材紧缺压力。多渠道为群众筹集建房资金,除不折不扣兑现国家有关农房重建补助资金外,还利用河北援建资金,在全省率先建立了1亿元农房重建贷款担保基金,为16856户建房群众落实农房重建信用贷款4.96亿元,推动了城乡居民住房重建。
切实把困难群众和因灾失地农民建房作为重中之重,采取统规统建、统规联建和统规自建等方式,多渠道为困难群众筹集建房资金、落实建房要素保障,确保了1982户因灾灭失宅基地群众全部建起了新房。
实施困难群众建房信用担保贷款,为627个困难户发放信用担保贷款1027万元。争取和用好中华慈善总会资金,为平通、响岩、南坝三个极重灾乡镇建房户每户补助建房资金6000元。
目前,全县农房需维修加固25577户已于2008年底全面完成。全县农房需重建19619户已全部竣工。城镇居民住房需维修加固6578户现已全面完成;城镇居民住房需重建4123户,已全部竣工。
一幢幢各具特色的崭新民宅告诉世人,灾难,压不跨平武人不屈的脊梁,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正激励着自强不息的平武人民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
新学校
传出琅琅读书声
南坝小学的两幢4层连体大楼立在青山绿水之中。还未走进学校,就听见校园里飘出的琅琅读书声。570多个孩子坐在坚固的教室里,快乐地学习。
“5·12”特大地震,南坝小学受灾惨重,三幢教学综合楼和一幢学生宿舍楼全部坍塌,教师宿舍楼成为危楼,学校的教学设施全部损毁。南坝小学校长杜勇回忆,在复课之初,学校连一本教材、一张课桌、一把椅子也没有。
灾后恢复重建中,2009年5月7日,南坝小学破土动工,项目按抗8级地震标准设防,总投资1948万元。
南坝小学老校址紧邻交通要道,占地面积小。重建后的南坝小学,建在南坝镇最好的地段——龙州中路上,地势平坦开阔。
2009年10月29日,孩子们背起书包坐进了新教室。交接仪式上,孩子们尽情地欢呼,让河北援建者难抑激动的泪水。
南坝小学重建,只是平武教育灾后重建的一个缩影。
平武县按照城乡建设部、教育部有关建设要求,进一步提高医院、学校抗震设防烈度,大幅度提高房屋使用年限,努力把每一个医院、每一所学校建设成为最牢固、最安全、最让群众和家长放心的工程。目前,全县纳入灾后重建的55所学校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新医院
病人如沐春风
在平通镇卫生院,羌族群众朱珊告诉记者:“以前我们都要到江油、绵阳去看病,现在新医院修好了,看病很方便,很多病都能治疗了。”
平通镇卫生院是平武县最具现代化特色的乡镇医院,也是全县最早启动建设,最早投入使用的重建项目之一,总投资600万元,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新增加了电子监护仪、200倍的X光机、B超设备等。现在卫生院一年的收入是地震前的10倍。
“5·12”特大地震使平武县卫生系统遭受了严重损失,全县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均全部遭受重大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达2.825亿元。地震这样的毁灭性灾难让18万平武百姓的健康失去了保障。医疗卫生关系到千家万户,灾后重建刻不容缓!地震发生后,在所有医务人员全力投入救死扶伤的同时,平武县卫生系统所有灾后重建工程按照抢时间、抓速度、重质量、保安全的要求,全力、有序推进重建的开展。
目前,全县35个卫生灾后重建工程项目全部建成投入使用。一座座现代化的大楼拔地而起,一套套先进的医疗器械配备齐全,一名名白衣天使尽职尽责,一名名病人如沐春风……经过3年时间的艰苦重建,一座座现代化的医院矗立在平武县城和各个乡镇,成为平武县灾后重建中的靓丽风景,也为18万山区人民的健康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新交通
群众行路不再难
古人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但是在平武,灾后重建的条条大路,让震后的蜀道不再难。
南坝大桥是九环线上跨越涪江的咽喉要道,地震时瞬间垮塌,一度使南坝镇成为一座孤岛。如今,经过10个月的紧张施工,一座160米长的南坝新桥飞架涪江上游,成为当地的一道靓丽风景!
沿九环线驱车前进,早已看不出严重损毁的痕迹。来自成都、重庆、绵阳以及全国各地的车辆畅通无阻地从这里出入九寨沟和黄龙风景区。
平青公路也从原来的四级碎石路提升为现在的三级水泥路。
与此同时,一条条水泥硬化的村道也拉近了各少数民族村寨和外界的距离。
刚从镇上回来的平通镇易阳村村民朱红,正忙着将赶场买回的生活物资搬回家,走在这整洁顺畅的路上,禁不住喜上眉梢。
他家原来出门就是烂泥路,卖点农副产品要靠肩挑背磨,现在好了,公路通到了家门口,实在太方便了。
目前全县干线公路和通乡通村公路已恢复投入使用,纳入国家重建规划的交通项目14个大项85个小项已基本完成。
新工厂
传出机器轰鸣声
在南坝工业集中区内,平武宏建木业的工厂里机器轰鸣,厂房外的空地上堆满了枝丫材、边角料,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一家在地震中被毁,重建后又三次遭遇泥石流蹂躏的工厂。今天,宏建木业坚强地挺立着,主要生产中高密度纤维板。
宏建木业老总张宏建兴奋地介绍:“工厂每天产值是30多万元,一年的产值就是一个亿。”张宏建的目标并不只于此,他打算做大做强,发展高端家具和实木地板,将产业推向多元化。
工业区的另一边,平武锰业集团已经投产。在地震中,平武锰业损失惨重,办公楼、住宿楼被埋于山下,4个生产厂房被夷为平地,经济损失1.8亿元。接踵而来的堰塞湖排险、“9·24”特大泥石流使企业屡经劫难。
2010年1月,平武锰业成功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四川会理铅锌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400万元用于灾后恢复重建。
平武锰业集团总经理严在国说,项目全部完工后,可创年产值3.5亿元,年创利税6600万元,车间可提供岗位1300个,灵活就业1.3万余人。
从南坝场镇往下游走,只见南坝电站的工地上塔吊林立,大坝一半的地基浇筑已经完工,工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南坝电站总投资2.7亿元,其中河北省援建资金4000万元,装机容量2.4万千瓦。更令人期待的是,南坝电站大坝建成后,将在南坝场镇旁边蓄起一湾清水,山水相连,美景如画。
新场镇
招来游客惊叹声
在江油关、长城河堤、龙州中路……操着外地口音的游客不时停下脚步,按动快门,记录下美好瞬间。人群中,不时发出阵阵惊叹声。
“百姓厨房”的老板娘叶子明显感到南坝的人气越来越旺,她告诉记者:“现在每天都有好几拨外地人来吃饭。”叶子瞄准了南坝商机,开了餐馆,“这间仅七八十个平方的门面一年租金12000元,要是放在震前,这是不可想象的。”
南坝镇党委书记王斌打算对街区的业态进行整体规划,打造小吃、旅游纪念品、农特产品等专业一条街。
在蜀汉江油关对面的龙州中路,“平武农特产品直销店”的镀金招牌十分惹眼。王斌介绍,这间铺子预计4月开张。
“旅游业不只是让游客吃个饭,还要让他们留下来,把平武的山货卖出去。”这个思路已在王斌心中扎根。
灾后重建后,南坝场镇面积比震前扩大了一倍。场镇扩大了,如何管好用好重建设施,造福场镇居民?“三分建,七分管。”王斌介绍,南坝虽是山区小镇,但管理标准却向县城看齐,通过建章立制,树立起小城镇管理的“南坝标杆”。
南坝镇在乡镇当中率先成立了城管办,由正科级干部任城管办主任,在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保障。南坝镇还成立了环卫队,设立30个公益性岗位;聘请了6名城管义务监督员组成了监督队。
在南坝镇,150个标准分类垃圾桶散布于场镇的各个角落。2010年底,南坝镇又购买了洒水车、压缩式清运车。
在南坝的天空,没有了纵横交错的电线、光缆,管线全部埋入地下。细节变化,体现规划上的超前。在南坝街道两旁,行道树已郁郁葱葱。
“场镇环境好了,游客才会越来越多,旅游业才会越来越兴旺。”王斌说。
灾后重建,美景如画,平武明天,璀璨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