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珠海5月19日讯(记者 杨可心)援建人员中,谁的事迹最感动你?如果你问的是珠海援建人员,那么你得到的答案一定是——每一名援建人员都是英雄,他们都让我深深感动。
三年重建,绵虒每村每户通水通路,幼儿园、医疗卫生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改进,文化得到发掘和保护,产业提升,老百姓无不欣慰地感叹:“我们的生活环境超前了几十年!”
绵虒的脱胎换骨,离不开珠海驰援,是特区人民与绵虒群众托起了这座羌藏古镇重生的希望。
5月17日,记者在珠海三灶机场采访了三名珠海对口支援绵虒工作小组成员:钟琦、周振华、刘昌颢,采访结束,他们重新踏上了回家的旅途,那个家,叫做绵虒。5月20日,汶川县将为广东援建人员举行隆重的欢送仪式。
谈余震:不怕,大家都在一起干活
最初来到绵虒时,板房还没有建好,所有的援建人员都在绵虒中学的一栋危房里面睡觉、办公。余震一来,住地后面的山就哗哗直响。到了下雨的时候,还能听见滑坡的巨响。
广东援建人员中,最年轻的当是来自珠海的刘昌颢。谈到余震影响,刘昌颢向记者开玩笑说道:“面子问题啊,其他同志都不怕,我怎么能怕。”
钟琦听刘昌颢这样一说,忍俊不禁,说:“才来的时候还是有一点担心,但想着我们这么多人都在一起,慢慢地对余震有了免疫力。”
谈援建:白加黑、五加二、夜总会
援建工作强度大,项目施工时间紧,这迫使援建人员必须连夜干、几班倒,周一到周五,连同周末两天,不分白天黑夜一样工作。晚上住处仍然灯火通明,开会部署第二天的工作。
三位援建者闭口不谈自己在绵虒工作的累和苦,“徐志华辛苦呢,援建三个月瘦了36斤。”徐志华是珠海市财政局的工作人员,因援建任务重、工作条件艰苦,从珠海到绵虒后,体重迅速下降,“绝大部分援建人员因日积月累的高强度工作,身体或多或少都有些毛病。”
珠海援建者讨论工作,左二为摔断腿仍坚持工作的张彤
谈家庭:孩子自豪,“爸爸妈妈是英雄”
援建人员均是年富力强的青壮年,大部分人员的小孩都只有2、3岁。因为援建,他们要离开孩子3年。
“没什么,这都是响应号召,事情分孰大孰小。”周振华离开珠海时安慰家人,“爷爷是当兵的,我们支援地震灾区就和爷爷出征是一样的嘛。”
在幼儿园里,钟琦5岁的孩子告诉同学们妈妈是援建英雄,正在地震灾区帮助小朋友建学校。 “我们听到小孩这么说,心里很自豪。”
谈心愿:希望在假期能到绵虒教教书
坐落在岷江河畔、213国道旁的绵虒小学是珠海援建的第一个开工项目,也是单项投资最大的一个项目,总投资4460万元。2009年9月2日,绵虒小学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全校600余名师生重聚在一起开始新学期新生活。
“学校漂亮了,但学校的师资力量可能还有待提高。”钟琦遗憾地告诉记者,因为援建任务繁重,她抽不出时间与绵虒当地小朋友过多交流,“如果能整合出较长的假期,我愿意回到绵虒陪陪他们,多教授一些文化知识给他们。”
周振华在旁边点头表示赞同:“这是我们珠海援建者的一个共同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