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楚清是都江堰水电十局学校的退休老师,今年60多岁。从2008年5.12地震的当天,他就一直在记录,记录地震后的每一天,他把这些记录取名为:地震日记。三年来,十多万字的记录,一千多个日夜,十三本各种材质包装不同的本子,记录了他从地震后的所有感触。
十三本日记,也许记载不了世界的多少精彩。十三本日记,内容并不宏大,质朴的文字和简单的细节,就是他记录的一切。三年来,他一直在坚持着,坚持不懈的记录自己心理的感悟和生活的变化,在这千年难遇的灾难面前,所有的一切也只是一种经历。他的日记,详细记录了地震发生的这三年。他写上海援建西区水厂,自己跑了水厂10多次,去关心修建进度;他写搬进新建的安居房,记录房子修建以及搬进新家的喜悦。为了更好地记录,每到一个地方,马楚清都会拍照,并给照片仔细编好日期。显而易见,作为读者的我们,这些记载与其说是日记,倒不如说是绝无水分的勤勉缩影和实干记录。马楚清朴实无华的日记,把震后点点滴滴都记录下来,曾经的痛苦,曾经的经历以后值得缅怀。我们需要一个不同角度来看待5.12,民间的纪录,剔除了高大全,假大空,更能体现我们当时的心情。而现实中,人们却早就听闻和看多了命令式写就的“工作日记”。出于抽查、考核,甚至宣扬业绩的要求,这些“日记”往往写得“有声有**真度”极高,但比起马楚清的生活日记来,谁更可读可信,谁更实话实说,答案分明是不言而喻的了。
而较之玩弄创新把戏的“假日记”,某些公仆官员绝对写真的“情色日记”,则更是低而下之了。稍早之前,广西来宾烟草专卖局原局长韩峰的“香艳日记”,一度成为网络焦点话题。有着类似特殊爱好的“日记官员”,媒体报道过的已非一个两个。在他们的私下之念里,日记就是“艳记”和“淫记”,真的要实实在在去记如何“情为民所系”、怎样“利为民所谋”的,不是作假便是傻帽矣。
马楚清的日记,是一种感动,其实也是一种警醒。为什么一名基层教师普普通通的地震日记,却能成全国范围的稀有形象和感动资源?隐于背后的,已不难猜测是些什么样的潜台词了。但愿“感动”之余的社会某些角落,能真正有所行动,有所改变,有所牢记。如今,日记主人翁马楚清期待自己的日记能最终被博物馆收藏,能让更多的国人缅怀过往。于是,不少网友积极地出谋划策,帮马老师支招。有网友回复,可以联系四川省博物馆;有网友建议,还是应该放在“5•12”地震博物馆;日记何处何从或许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已经从马楚青的执着中读出了坚韧的脊梁。“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块土地爱得深沉”,我想,马楚清日记记的虽然都是琐事,但是反映出的却是人心的质朴跟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