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三周年之前,我们怀着感恩援建的心情,参加了由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委员会办公室、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社科院和四川出版集团联合主编的大型《感恩丛书》采访活动(每一个援建省市写一部纪实报告文学,共18个援建省市,计18部书,歌颂和感恩援建兄弟省份对四川地震灾区的奉献)。我们深入四川省剑阁县地震重灾区采访,在与黑龙江对口支援剑阁前线指挥部全体队员一起生活数月后,被他们在灾区“不怕牺牲、顽强拼搏、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的龙江援建精神深深打动。在板房里,我们写出了20万余字的长篇报告文学《剑门关下铁人情》。期间,我们一直想写一首诗,表达灾区人民对援建者的感激之情,但忙于采访,没有成形。在援建结束的日子里,我们写出了《感恩龙江》这首诗,献给参与“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所有援建者。我们心怀感恩,我们永远感恩!
——题 记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一月之后
“一省帮一重灾县”的援建模式
像万只温暖的手臂
抚摸四川遍地伤痕
从那一刻起 北国冰城号令——急剑阁之急
调运紧缺物资
龙江儿女不分男女老少 纷纷行动起来
为我们地震灾区献爱心
看啊——
龙江医疗队来了
龙江特警来了
龙江志愿者来了
龙江建房专家来了
龙江支教老师来了
龙江12名“铁人”来了
你们脚步匆匆
来剑阁践行使命
肩负3800万龙江父老乡亲的重托
建设“龙江第一县”
与我们心连着心
从此啊 剑阁的山山岭岭
有了你们这些操着东北口音的龙江人
重建家园的梦想
插上神鸟的翅膀
在我们的头顶 高高飞翔
当我们面对灾难
面对大地的伤口需要缝合的时候
我们擦干眼泪
和你们一起 手挽着手
描绘一幅幅灾后恢复重建的宏伟蓝图
一夜之间
剑阁大地上 所有废墟
都拔节生长一种叫“五加二”和“白加黑”的粮食
一幢幢楼房在瓦砾里神话般崛起
工业园区 龙江大道 剑门关景区 敬老院 供水站 医院和学校
一百四十六颗强县富民的种子
纷纷落地 生根 开花
结出“无缝隙对接,无障碍合作”的中国援建果实
在蓝色的板房里 七月的稻田中
灌浆成熟
打开一扇窗
剑门关的春天扑面而来
我们看见龙江援建者
跋山涉水 如五丁开山
替我们重建家园流尽最后一滴汗水
浴火重生 我们见证了龙江奇迹
百日会战 十万师生告别板房
坐进宽敞明亮的教室
琅琅书声
在剑门关上空
响彻云霄
我们见证了龙江速度
一诺千金 剑昭公路在绝壁上延伸通车
场镇居民饮上甜丝丝的自来水
农民兄弟看上内容丰富的数字电视
地震的阴霾渐渐远去
2010年4月29日
依然美丽的剑门啊 开关迎客
一百对新人的婚誓和笑靥
定格成风景
镌刻进龙江援建者一个又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微风中
我们听见清江河畔节节草温情耳语
黎明时
我们看见剑门七十二峰
峰峦叠起
满山翠绿
雄奇险峻的剑门关啊
把我们凝望的目光拉直
羊有跪乳之恩
鸦有反哺之义
所以啊——
我们感恩 那些操着东北口音的龙江人
是你们背井离乡 抛家别子
怀揣着并不多余的粮食
第一时间赶赴地震灾区
一口一口 喂养我们
大娘流泪的目光
被你们宽厚结实的手掌扶起
我们感恩 那些操着东北口音的龙江人
是你们挥汗如雨 不分昼夜
用智慧和双手
托起倒塌的校舍 家园和村庄
还有一条条通向幸福的道路
一座座跨越河流的桥梁
一声声划过晴空的鸟啼
走出屋子
我们听见阳光拔节的声音
在身后 镀亮我们的每一个脚窝
大朵大朵的阳光
诱惑我们 走近援建
幸福和祥云
覆盖我们美丽的家园
面对天空和大地
我们弯下不屈的脊梁
使出全身力气
深深叩谢
从骨子里喊一声
我们的恩人啦 我们的龙江人
是你们扶着我们
走过余震门前高高低低的日子
而你们累倒在废墟和工地上的身影
高高地挂在灾区每一个黎明和黄昏
我们感恩 那些操着东北口音的龙江人
重建家园的情感
一半种在灾区的地里
一半长在你们的心中
我们感恩 那些操着东北口音的龙江人
废墟上那片爱心林
掩不住你们的无疆大爱
在校园里 疯长铭记和相思
两年时间很短
但未来很长
在这援建结束的日子里
我们忘不了 党的恩情
我们忘不了 国家行动
我们更忘不了 龙江大爱
我们又一次弯下不屈的脊梁
使出全身力气
深深叩谢
从骨子里再喊一声
我们的恩人啦 我们的龙江人
我们要用纯正的四川话
每天喊你们的名字
刘国会 肖兴民 高起生 夏忠玉 杨渊沛 侯继周 张焕昭 王林生 杨伟杰 张宝武 苑维春 陈方斌……
喊你们的名字入木三分
喊你们的名字在树上开花
芬芳我们灾区的每一寸土地
我们 龙川一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