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http://www.newssc.org 】 【 2011-04-26 09:53 】【来源: 四川日报 】 |
纪行 “我终于又喝到岷江水了。”4月13日,坐在阿坝州汶川县绵虒镇路边的一家小店,吉林省建设厅建筑材料设计研究院院长严业飞捧起茶杯,忍不住发出一句感叹。 为了赶在天黑前抵达,两位远道而来的吉林恩人从早上8点上飞机开始就一路马不停蹄。 虽然在抗震抢险的第一时间就抵达四川,在绵阳、汶川两地辗转救援,但前往黑水县,吉林省公安消防总队副总队长杜守良还是第一次。而对严业飞来说,这条路就太熟悉了——2008年到2010年,他曾以吉林省建设厅援建负责人的身份在黑水县挂职担任副县长,亲眼见证黑水的变迁。 作为吉林援建指挥部留在黑水的最后一个项目组负责人,吉林省交通运输厅黑水援建项目办主任王军感受很多:“黑水,那就是我的第二故乡啊。” 通村路绘就美丽画卷 14日,黑水县沙石多乡马河坝村。 听到汽车声,村民王尔甲一家老小就捧着哈达涌到院门前。握住严业飞的手,这位60多岁的藏族老人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不停地说,“早就盼着你们回来看看啦!” 王尔甲的房子是一栋美丽的三层藏式小楼,旧房在地震中损毁后,他又在政府支持下重建了这个新家。 王尔甲一边挨个敬酒,一边感慨:“多亏了你们修的通村水泥路,现在不用踩着泥巴去县城,我还能开起这个藏家乐。” 王尔甲说的通村路,是吉林省援建黑水县的首批21个项目之一,全长500多公里,总投资3.4亿元,覆盖全县17个乡镇的80多个村,解决了全县2/3人口“出行难”。 沙石多乡沿路有80里彩叶林,被称为雪域画廊。2010年,依托黑水县“幸福美丽村寨”建设,搬进新家的村民们纷纷在家里搞起了藏家乐。 “村里已经有人买汽车,我也在考驾照了。”王尔甲的侄儿三郎泽仁乐呵呵地说,“等到秋天,这里会变得更热闹。” “硬骨头硬啃”的援建情 “你们一定要去我们隧道看看。”说这话时,王军已颇有几分主人的气度。事实上,他到黑水赴任项目办主任不过几个多月时间,“属于临危受命”。 垭口山隧道是吉林援建黑水203个项目中“最硬的骨头”。隧道全长2.88公里,是全国在建的海拔最高的公路隧道,全年降雪封路6个月,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7.5℃,加上围岩、积水,最艰难的时候,每天掘进进度只有两三米。 “海拔那么高,走路都费劲,还要下力气赶工;山上5个海子,山体又破碎,一不小心就塌方、天漏。”王军说。不久前他们刚刚遭遇一次“天漏”——因为打穿的含水层与山顶的一个海子相通,水哗哗地“漏”个不停,等水放光就用了大半个月时间。 可再难也要干。站在雅克夏雪山上俯瞰隧道口的施工现场,王军指着身后堆满积雪和泥泞的公路说,“这条路每年冬天都要吞几条人命,我们建好隧道,就能避开这个积雪段。”更重要的是,这条隧道将把黑水县通往马尔康的公路里程缩短13公里,连通黑水与红原,让黑水的脉搏与九环线同步。 王军说,“等隧道通车那天,我要一个人在这山顶上喝个痛快——希望明年7月就能实现。” “吉林阿爸还回来看你” 15日,车队沿着水泥路爬上海拔3000多米高的山腰,又拐进一条机耕路。严业飞一路念叨着“小娜姆”的名字。“再过几个月就要满3岁了,我给她带的衣服不知道能不能穿。” 第一次听到小娜姆的名字是在吉林援建医疗队医生陈芮那里。当时,陈芮收治了一名4个月大、患有肺炎和重度营养不良的藏族女婴,病情刚有好转,父母就带她离开了医院。陈芮放心不下,只好向挂职黑水县副县长的严业飞求助。 辗转打听到小娜姆的消息时,孩子肺炎复发已经危在旦夕。严业飞和陈芮将她接回医院,抢救了三天三夜,终于缓了过来。为了保证她能健康成长,他又利用回吉林交接工作的机会,向亲友募集了5万元钱,存进当地红十字会,每个月给小娜姆500元的生活费。 “她等于是我的孩子”,车队拐进红岩乡红岩村,严业飞就迫不及待地跳下车,拐进小娜姆家的院门。 快满三岁的小娜姆正站在房门口,红扑扑的小脸蛋好像苹果。她有些害羞地把手里握得暖暖的鸡蛋递向严业飞,清晰地喊出一声:“阿爸!”让身边的家人全都红了眼圈。 再次抱起小娜姆,严业飞也激动得有些哽咽,“好孩子,等你长大了,吉林阿爸还回来看你。” 记者手记 滔滔猛河诉深情 □吉林日报记者 姜楠 在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美丽的黑水县坐落在此。加上这次陪同我省三位救援援建代表回到黑水县参观走访,我已经是“四进黑水”,连黑水县县委书记张培云看到我都拍着肩膀直呼“熟人”,可以说每一次到来都有不同感受,这一次尤为强烈。 从这三天的走访参观中,我再次深刻感受到黑水县的新变化,感受到黑水人民新的精神面貌。 回到曾经工作的地方,严业飞感慨万千地说:“这次回来看到了新变化,真是从心里高兴,看到老朋友更高兴,我们吉林人早已经和黑水人是一家了!”县接待办的代琳主任马上来了句纯正的东北土话:“哦了!吉林黑水一家人!”一下子逗笑了在场所有人。 一句“哦了”,充分说明白山黑水早已血脉共融。 4月16日,我们在清晨蒙蒙的细雨中告别黑水。当车队缓缓驶出黑水县城,道路两旁的群众自发向车队挥手致意,主动给车队让路,用藏语、羌语、汉语不停地说着:“吉林的恩人们,一路平安。” 滔滔猛河奔流入海,这汹涌的河水好似藏家儿女火热的情怀。在黑水人民和吉林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个美丽富饶、团结和谐的新黑水已经矗立在世人眼前。 桃花深处见桃源 车近黑水县城,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成片的桃花。与我们常见的粉红色桃花不同,黑水的桃花呈现出一种艳丽的紫红色。 陪同的黑水县委宣传部负责人告诉我们,这叫做中华寿桃,是震后从山东引进的一个新品种,结出的桃子1个就有1斤多,市场销路也很好。 这些桃花林与不远处的新藏寨,构成一片层次分明、色彩绚烂的绝美风景,让人联想到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走进色尔古藏寨、西苏瓜子村,我们又感觉到,这些村寨还加添了许多现代文明的生活细节—— 高山安全饮水工程将自来水送到每户每家;藏民用起冲水厕所,传统的悬空板厕成了杂物间和装饰阁楼;村寨里竖起高大的太阳能路灯,一到傍晚就灯火通明…… 在西苏瓜子村参观时,几名老婆婆正在小广场上晒太阳,听说吉林的恩人来了,他们脸上乐开了花,一边叫小孙子回家拿酥油茶和青稞酒,一边热情地挽留客人,“这么远来,辛苦了,来坐下休息下吧。” “老百姓对吉林的这份感激是踏踏实实地不掺一丝假。”黑水县县委书记张培云直言:吉林的援建项目,以交通、医院、学校为主,没有一个是形象工程,每一分钱都花到了刀刃上。 正是这份踏实,为黑水县脱胎换骨、浴火重生,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恩人感言 吉林省公安消防总队副总队长 杜守良 灾区的变化令人感慨和震撼,灾区人民的热情接待让我感觉像回家一样。 在这3天里,我看到灾区的工作生活都恢复正常,灾区人民个个精神饱满、乐观开朗,灾区重建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我代表吉林省消防官兵向大家致敬,你们“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吉林省建设厅建筑材料设计研究院院长 严业飞 从去年7月离开黑水至今,大半年过去了。能够重返这个“第二故乡”,我感到非常兴奋。 在这两年里,我们把每一个援建工程都当成象征黑水人民和吉林人民友谊的形象工程来精心打造。我觉得,自己能够有幸成为一名援建者,是党和组织对自己的信任,是灾区人民的殷切期盼,我感到十分光荣和自豪。 吉林省交通运输厅黑水援建项目办主任 王军 从年初开始承担援建任务,甚至连春节都只能在远离家人的黑水度过,我无怨无悔。 我们援建留给黑水的将不仅仅是物质财富,还有经济上和精神上的可观受益。比如我们的隧道打通后,将黑水跟九环线相连通,就能把九环线上的游客吸引到黑水来。即使三年任务完成,我们将来可以进一步沟通和交流。本栏稿件除署名外均为本报记者 夏丽莎 采写本栏摄影 茸旭东 |
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