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阿坝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民间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工作,出台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成立了阿坝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阿坝州藏羌文化研究会,初步建成了州、县保护网络体系,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
一、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始终坚持开展以送戏、送书为主的文化“三下乡”和州、县、乡、村四级群众文艺互动活动,组织开展“读书日”活动,在元旦、春节、藏历新年等节假日期间,免费开放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场所,开展广场锅庄晚会、趣味游园、民俗展演、藏戏表演等广场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文化遗产保护有力
目前,阿坝州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6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7项、省级5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7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70名。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完成了野外实地普查阶段性工作,编写完成普查工作报告。藏、羌碉楼与村寨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编制了壤塘县棒托寺、措尔机寺和马尔康县卓克基土司官寨、直波碉楼等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维修设计方案,并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目前已下达保护维修资金700万元。《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于2011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成为全国藏区第一部非遗保护条例,为阿坝州的非遗抢救、保护、传承等提供了法律依据。
三、加强文化交流
积极组织参加第一、二、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藏谜》、《羌魂》分赴日本、台湾演出展演访问,“藏羌民族传统歌舞”赴日参加“东亚共生会议2011”暨东亚民俗艺术专场演出等,取得巨大成功,获得广泛好评。觉囊梵音展示团在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专场演出等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多方位、多角度展现了多彩的藏羌风情和各族群众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四川省阿坝自治州文化局主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支持的《洁净精微——觉囊·唐卡艺术展暨研讨会》2011年12月19日在京展出,60幅觉囊唐卡首次走进繁华都市。
四、加强民族文化保护、传承
一是成立了阿坝州藏族传统编织、挑花刺绣协会,该协会以传统的编织挑花刺绣技艺为基础,经过不断地收集、整理、挖掘,推出了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品和实用品。通过努力开发市场,使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给在汶川、理县、茂县、小金等地不离乡不离土的数千农村妇女创造了就业机遇、搭建了工作平台、提高了收入。二是编写了《唐卡绘画职业技能教材》,并将唐卡绘画、藏式板画等具有民族特色的职业列入农村劳力扶贫培训招投标内容,在茂县举办了唐卡绘画培训班,全州40余名僧人和部分农牧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唐卡理论知识和绘画技能的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月5日,由文化部等1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以及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在北京开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族传统编织挑花刺绣”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在大展中亮相,受到观众的喜爱和好评。(阿坝州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