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记者 王 晋 钟华林)2月17日,一场春雨笼罩着原野,路边的田野已是一片绿色,勤劳的农家在田间劳作着。从都汶高速一路盘山而行,山下是波涛汹涌的岷江,穿隧道,过村庄,一个美丽的小镇出现在视野里。这,就是昔日震惊世界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震中。
在震后第4个春天重访灾区,便捷的交通已经把这里与成都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小镇很宁静,一棵挂满羌红和哈达的大树边,是映秀镇中心卫生院。52岁的内科医生樊永江正在给患者看病。“现在设备设施都更新换代了,有的县级医院也达不到这个水平!”他告诉记者,广东东莞的援建者给医院配备了彩超、500毫安的X光机、更先进的化验仪器等,手术室的设施也更好了。医院里过去用一辆旧金杯车当救护车,现在配备了两辆专门的救护车,能给患者提供更及时的治疗。
病房里,66岁的映秀镇秀坪社区居民戴祖芳和老伴一边看电视一边输液,老两口一个有慢性气管炎,一个感冒了。病房的床边有呼叫器、吸氧管,病房还有独立的卫生间。“条件好,过去没有这些,现在有事,按一下呼叫器,护士就过来了。地震后我们都上了医保,在这里住院看病要花1000多元,报销后顶多花300元。”
硬件上去了,援建者还为乡村医生们提供了分批次的培训。“我一直在思考,怎么让医院更规范有序、患者感到温馨放心、职工感受和谐开心。”镇中心医院院长周长福说,他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提升“软件”,如何把抗震救灾的精神延续到日常工作中。“映秀不仅是四川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地震时,我们全体医护人员全力抢救病人,战斗在一线,是省卫生厅表扬的‘英雄团队’, 现在硬件好了,我们不能把映秀精神丢了,就是坚强、勇敢、不屈不挠的精神。”
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大大改善后,来映秀镇中心卫生院就诊的患者减少了,有大病的患者直接坐车就能到都江堰市医疗中心。周长福说,现在他们的重点要转向公共卫生这块,在疾病预防、健康教育等方面下功夫,给全镇居民建立健康档案,让大家更健康。
走出卫生院,过渔子溪大桥,小镇的商业区就在桥的那一边。一座座川西民居、藏寨风情、羌式建筑交错相融,民族风情的民居、现代风格的场馆、宽敞平整的街道沿河顺势展铺开来。雨中的小镇,美丽而恬静。
东莞大道旁,“肆秀堂”里顾客盈门。21岁的销售员马慧是羌族姑娘,家住渔子溪村,现在家里住着二层的独栋小楼,面积120平方米。“现在的房子都是按统一规划建的,有羌族的文化,映秀比以前更美了。”马慧和妈妈都在镇上打工,马慧月工资1500元,五一、国庆、春节时游客多,店里生意更好。
群山间,岷江畔,汶川县七一映秀中学在青山绿水间伫立。它的前身是漩口中学,在地震中变成一片废墟。现在的七一中学是由中组部“特殊党费”全额捐建的。教学主楼红墙涂成了党旗的模样,一层的教师办公室里,几位同学正在画素描,校总务处主任兼美术老师杨勇强认真地辅导着。“近的大,远的小,这样透视的效果才好。其实画画没那么复杂,找到中轴线后,一条条地画,其实都是用直线构成的。”
高二学生李静告诉记者,她家在漩口镇安子坪村,从小喜欢画画,自己在家里也学着画漫画。在学校是从高一开始学画画的,将来想考美术院校,她的梦想是当个设计师。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告诉记者:“新学校特别好,我们有地理教室、历史教室、音乐教室、网络教室和生物实验室、化学实验室,还有塑胶跑道。”
学设计的杨勇强老师告诉记者,学校里大都是农村孩子,地震前,学校正准备修跑道,现在孩子们都很喜欢新校园。杨老师还担任总务处主任,他正在画学校的绿化平面图,学校现在有1000多名学生,下一步还要加大绿化面积。
今天的映秀镇环境整洁优美,当地人有了新房子,又过上了好日子,正从一个“伤心小镇”变成“温情小镇”。
“汶川县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是创建‘健康汶川,幸福人民’全民健康示范县,并以此统领产业转型。”汶川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伟说:“所谓‘健康汶川’,就是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习惯、健康的产业,让群众拥有‘五个好’——好房子、好心情、好环境、好身体、好日子。”县里确立了这样的目标:每年给全县群众免费体检一次,每个人按照70元的标准执行;为群众建立健康档案,把医疗、保险等项目与电子档案结合在一起;特殊群体再增加专项免费体检。
现在,创建全民健康示范县的活动率先在映秀镇等村镇试点。今年3月底,试点就能完成,年底前在全县推广。
根据《汶川县创建全民健康示范县2012行动计划》,在创建全民健康示范县过程中,今年汶川县将为所有居民进行一次免费体检,向每户百姓家庭赠送一个健康大礼包,其中包括各类健康指导手册、控油壶、限盐勺和健康软尺,以帮助居民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同时,汶川县还着力发展高新产业、无污染的产业,让大家真正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