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诺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加快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建设,建设地震灾区乡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20个;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8%。
践诺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各级各部门积极配合,共同努力,稳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和建设步伐,将更多的实惠和方便送到群众身边。
【民生数字】
我市农民参合率全年达95%,实际达96.82%,完成比例101%;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比达70%,我市完成比例100%;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达到全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不低于5万元,我市全年达9万元,完成比例180%;参合农民年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230元,完成比例100%;在1453个村卫生室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平台建设,完成率100%;在1个县开展远程会诊系统试点工作,已建成;为20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减免复明手术费用,完成比例100%;建设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5000座,完成比例100%;建设地震灾区乡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20个,完成比例100%;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9.82%,完成比例101.6%。
此项预计安排资金6.28万元,全年执行预算6.44万元,预算执行进度102.42%。
【民生行动】
完善保障机制 提高保障水平
2011年,为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筹资标准,各级政府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达到人均290元。通过完善补偿机制,推行重大病住院特殊补助,推进单病种付费制度改革,提高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和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一般诊疗费”工作,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进一步规范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规范基本药物采购行为,尤其是强化对村卫生站和非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站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监督管理,建立部门联合定期督导机制。健全和完善绩效考核机制,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效率。继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重点从改进服务机制、完善服务模式、调动公立医院积极性入手,深入开展好“三好一满意”活动,将所有县级公立医院纳入改革试点,促进公立医院公益性发挥,整体提升公立医院服务能力和水平。
市卫生局把提高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作为妇幼卫生工作重要内容之一,积极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利用国家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专项资金,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实行补助,基本上实现了农村参合孕产妇住院分娩顺产免费,消除了家庭接生。
为进一步推进村卫生站医疗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省卫生厅为我市各县(市、区)村卫生站购买打印机、软件、服务器、计算机等共计674.9万元,其中89.69万元用于村卫生站信息化建设人员培训,经费已下拨至各县(市、区)卫生局。2011年,罗江县人民医院与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开展了远程会诊医疗,并被省、市政府确定为2011年民生工程。截至目前,该院已开展远程会诊6例。
【民生故事】
“门诊统筹”进村入户
说起看病的事情,旌阳区黄许镇双元村农民郭述芬讲述了一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2011年5月24日,郭述芬因风湿病到镇卫生院看门诊,总共花去医药费82.8元,报销49.7元。“没想到看门诊也能报销这么多,我们农民真是享了新农合的福了。”
郭述芬享的“福”,得益于一种新的补偿模式门诊统筹。
旌阳区新农合服务中心负责人叶超介绍,门诊“家庭账户”是以家庭为单位累积农合基金,可以逐年累积。参合农民门诊治疗只能通过门诊家庭账户获得很少的补偿,不能解决参合农民小病门诊费用,这样就容易产生“小病大治”现象,最终导致住院率和住院费用增长过快,门诊“家庭账户”基金结余过剩,而住院统筹基金紧张。此外,因为门诊“家庭账户”不能满足绝大多数参合农民对解决小病门诊费用补偿的需求,影响了农民参合积极性和参合率。同时,容易造成小病拖大病,大病拖重病,付出更为沉重的代价。于是,“门诊统筹” 替代“家庭账户”,应运而生。门诊统筹打破家庭这一界限,全社会进行累计,在扩大受益面的同时,也提高了补偿额度。
说起门诊统筹的便利,德新镇新玉村村民龚德平深有感触。龚德平在村卫生站看病用了41元,当场就报销了24.6元。“以前有个感冒啥的小病,还得老远跑到镇卫生院去看,来回折腾不说,还多花不少钱。现在好安逸哟,在村上看病也能报销,实惠又方便。”
本报记者 杜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