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和谐稳定是一个地区的基础性工作,涉及千家万户。为了建设和谐社会,绵竹市绵远镇将矛盾调解工作与社会管理创新活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扎根基层、联系群众的优势,始终坚持“能调尽调、以调促和”的原则,广泛组织司法所工作人员和人民调解员开展调解活动,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日前,绵竹市绵远镇吉兆村14组56岁的刘玉明将一面鲜红的锦旗送到绵远镇政府,“全靠政府的帮助,才让我跨省办好了女儿在深圳的事,不然,连字都不识几个的我,只怕跑到死都办不好这件事!”
三年前,刘玉明在深圳打工的女儿突然从高处坠落死亡。赶到深圳后,他对当地警方认定女儿自杀的结论不服,于是开始四处找人打官司,讨说法。三年来,他数次往返深圳、北京、广东等地,精力和钱都花了,事情却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非常的经历让刘玉明变成一个偏激的人,遇事总会和当地干部对着干。去年初,在了解到刘玉明的事情后,绵远镇政府开始以人性化的关怀来帮助他,不仅积极帮其多方沟通寻求案件解决办法,还在生产生活上细心关怀老刘,为他协调修房贷款,帮他生病的儿子联系治疗,鼓励他走出悲痛,建立生活的信心。
由于是跨省案件,绵远镇政府通过正常的信访渠道将此事层层上报。最后,在国家、省、市、县各级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刘玉明女儿的事情终于在2011年11月下旬得到圆满解决,他也结束了三年漫漫上访路,回归正常生活。面对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刘玉明说他无以为报,只有用一面锦旗来表达满腔感激之情,“人民群众的好公仆,弱势群体的贴心人”,这是刘玉明发自肺腑的赞扬。刘玉明告诉记者,事情解决了,今后他就能安心出去打工挣钱了。
就在刘玉明给镇政府送锦旗时,绵远镇三泉村14组村民张坤兵受伤赔偿问题的最后协商调解工作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2010年3月,张坤兵到清平磷矿上班途经绵茂公路葛洲坝集团有限公司施工段三处时,被飞石打伤。在伤势严重又无钱支付医药费的情况下,张坤兵情绪十分激动,意欲层层上访,矛盾一触即发。该镇综治办、司法所、信访办得知情况后,安排人员到医院看望他,耐心安抚,倾心交流,稳定其情绪,张坤兵表示同意调解。在镇司法所的协调下,经过多次调解,施工单位支付了医疗费,有关伤残补助费的赔偿问题也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张坤兵感到满意。
据了解,在绵远镇,像刘玉明、张坤兵这样通过政府帮助解决多年矛盾的例子还有不少,很多弱势群体在政府帮助下化解了多年矛盾,也重拾了生活信心。绵远镇组建了一支拥有330人的调解队伍,按属地管理原则进行归口管理,完善处理纠纷的程序,实行“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疑难纠纷不出镇”。去年,绵远镇共成功调解纠纷265件,调解成功率达100%,有效控制了纠纷上升的势头,保证了当地社会稳定和谐。(德阳日报记者 林涛 通讯员 王冰 李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