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时常歌颂母亲,歌颂她赋予我们生命,给了我们生存的蓝天,却常常忽视了给我们撑起天空的父亲。母亲的爱,如涓涓细流,温柔并且直接。父亲的爱,却像陈年的老酒刚烈而含蓄。父亲的爱,是回响在他宽阔背脊上走调的儿歌;父亲的爱,是做错事后屁股上红红的“五指山”;父亲的爱,是取得成绩后他板着脸孔的肯定声;父亲的爱,是拼搏时他长出的根根白发。父亲的爱,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的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体味。
每年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父亲节,让我们在这天大声对父亲说声:节日快乐!
我和父亲那些事儿
故事一:
养儿方知父母恩
当赵强还是个不懂事的小孩子时,他常常坐在大门口,目送父亲出门干活。还不用上学的年纪,闲来无事,便看着父亲的背影越来越小,由一座大山渐渐变成一个芝麻点,直到消失不见。
“后来父亲出远门打工了,我每天坐在大门口目送他的习惯也没有了。”他总是忍不住问母亲,父亲什么时候回家。“母亲总是告诉我,等到我考了100分,父亲就回来了。”年幼的赵强开始努力地学习,他想父亲尽快回来,抱着他,把他放在肩头,穿过门口的一小片菜园,到河边玩耍。
可惜第一次考了满分的时候,父亲并没有回家。“记得那天放学,我手里紧紧攥着成绩单,一路飞奔回家,心里充满了喜悦。到家后,家门紧闭,妈妈不在家,我只得在门口的台阶上坐着等。等到母亲回来进了家门,却等不到父亲的半点消息。”从那以后,父亲的形象在赵强小小的心中垮塌了。尽管父亲用尽了甜言蜜语,发动了糖果玩具的“猛烈攻势”,依然没能挽回形象。
“后来,我上了初中,进入叛逆期,更是与父亲势同水火。再后来,我结婚了,与父亲的关系有所好转。”去年10月,赵强的孩子呱呱坠地,全家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有一段时间,孩子不爱睡觉,一放到床上就哇哇大哭,必须得有人抱着。一听见孩子吵闹,我就得起床抱着他到处走。一整晚我都无法睡,那时才觉得,爸爸也不容易。母亲还告诉我,小时候生病,都是父亲整晚抱着我,顿时才醒悟过来。小时候因为父亲挣钱养家,不能天天在家陪着我,我便怨了他那么多年。现在想想,真对不起爸爸。”
故事二:
为我挺身而出的永远是父亲
早在邱琳(化名)读高中时,父亲便有意无意地对教师和医生这两种职业大加赞赏。“这两种都是比较稳定的职业,教师每年有寒暑假,而医生的薪酬也是令人眼红的原因之一。”其实邱琳心里跟明镜似的,父亲是想让她将来报考这两种专业。
高考过后,又到了填写志愿表的时间。一心想成为记者的邱琳,瞒着父母,偷偷在志愿表中写下了“新闻”二字。邱琳知道,如果告诉父母,他们是不会赞成自己的意见。本来以为可以不动声色上交志愿表,没想到父母不放心,悄悄跑去老师办公室查看,才发现她填报的只有新闻专业。
一回家,父亲的脸色就不太好看。母亲苦口婆心劝解邱琳,邱琳却坚持己见。一晚上的争吵过后,两代人没有达成共识。
“爸爸,我一定要选择新闻专业!”撂下这句话后,邱琳“砰”地关上了房门。见一向乖巧听话的女儿如此不听劝解,父亲气愤地警告邱琳,“你可以选择这个专业,但是你不要为你今天所做的决定后悔。今后的学习或是工作,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不会帮助你。”
父亲的话犹如一根尖刺,深深扎在邱琳心上。她也暗暗发誓,决不能让父亲小瞧。
大学毕业后,邱琳顺利找到一份记者的工作。本来她以为可以一展宏图,却被无情的现实击垮了。“工作了才知道学校里面教的东西和现实中运用的根本不一样。本来以为学习了4年新闻,一工作便可以大展拳脚,谁知道打开电脑后竟然无从下笔。”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异,让邱琳一时之间难以适应。
除去房租,剩下的钱只够邱琳最简单的生活。
一次不小心,邱琳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砸坏了。修好电脑至少需要1000元,每月入不敷出的她,哪里还有余钱修理电脑。没有电脑就没有办法写稿,邱琳鼓起勇气拨通了父亲的电话。不出所料,父亲在电话中责备了邱琳。两人吵了起来,最后不欢而散。
没一会儿,母亲打来了电话告诉邱琳,父亲已经去银行给她汇钱了。“你工作不顺心,你爸可着急了。看你每天顶着太阳工作,晒得又瘦又黑的,你爸爸很心疼。你以为他不关心你吗?每次你一打电话,他表面上冷若冰霜,其实对你非常紧张。那天我俩还商量,你若实在不喜欢这份工作,就回家休息,家里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听了母亲的话,邱琳忍不住鼻子发酸,两行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父亲总是以一种权威的姿态出现,急于证明自己的邱琳并没有仔细体会父亲的良苦用心。邱琳现在明白了,父亲的爱是无私的,他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为了女儿。“犯错时,父亲会骂我,那是恨铁不成钢;抱怨工作辛苦时,父亲会骂我,那是教我勇于承担责任。但是当我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第一个挺身而出的永远是父亲。”
对于孩子,你是“狼爸”还是“羊爸”?
如何做个称职的父亲,这是多年来一直热门的话题。在我们的固有思维中,父亲这个角色完全无法同母亲相提并论。母亲孕育了生命,哺乳我们长大,而父亲留给我们的大都是忙碌的背影。如何成为孩子心中的好爸爸,是不少为人父良久思考的内容。
按照中国的传统,父亲必须是严厉的,而母亲应该是慈祥的,故称严父慈母。古人认为,严是爱溺是害,教育子女就应该严加管教。放眼现在的环境,应该化身为“黑面神”,手持“家法”,严厉对待孩子,还是事事为孩子操心,究竟是做和眉善目的慈父好,还是教育孩子严父好呢?对此,市民们各有说法。
市民李政国对孩子的教育非常看重,在小区大院里出了名的严厉。“我始终认为,棍棒之下出孝子。”
“动不动就棍棒伺候,那种教育已经落后了。”市民石伟说,现在的教育理念是讲道理。一味严加管教的孩子性格容易走极端,并且会将这种暴力的方式放在同别人相处上。在教育方式偏向柔和的家庭中成长的小孩,无论是人际关系还是自我的发展,都是比较好的。
既要有棍棒,又要给蜜糖。调查中记者发现,有不少市民既不偏向严父,也不中意慈父,他们采取的是合二为一的教育方法。
市区某小学数学老师程谦告诉记者,初为人父时,他是典型的慈父,恨不得把星星月亮都摘给女儿。随着女儿一天天长大,他深深感到这样的教育方法不可取。“后来在听取了朋友的建议之后,我决定大棒与蜜糖同行。”小孩子犯错时,程谦严加管教;孩子取得进步时,又会给孩子一些小小的奖励。“女儿说我是个让她又爱又恨的父亲。”
记者手记:
含蓄父爱别忽视!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爱无疑是纯粹而伟大的,但我们常常在看到母爱的崇高和无私的同时,却忽视了同样伟大却含蓄的父爱。
一提到父亲,朱自清先生《背影》里的经典文字便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那蹒跚而苍老的背影,将父爱的深沉与感动展现得淋漓尽致。
如果说母爱如水,那么父爱是山,这座高大威严,不容侵犯的大山一直以自己的方式保护着我们,只是被我们忽略。
一位友人曾这么讲过,当我每次离家外出工作时,母亲总会一边掉泪一边给我收拾衣物,而父亲只是站在一旁一言不发,直到我坐上火车,他才简单地说一句:“如果太苦,就回家吧!”虽然只有一句话,但我知道,父亲其实比母亲更担心我,只是作为男人,作为父亲,他需要比我们更坚强。
听完友人的话,笔者被这无言的父爱深深打动。常说,父爱是一座山,高大威严;父爱是一汪水,深藏不露;父爱更是一双手,抚摸着我们走过春夏秋冬……
是的,父爱同母爱一样伟大而无私,只是这份爱表达得太含蓄,以至于让很多人误解父亲是“无情”的。或许从小到大,我们很少听到父亲的甜言蜜语,但这并不是他不懂得表达,只是当时的我们还不懂得如何去体会,或许多年以后,我们会真正明白这份含蓄的父爱!记者蒋阳阳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