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是女人月。春暖花开之际,也是“女人花”盛开之时。近四年的光阴流逝,从地震灾难中走出来的女同胞如今生活得咋样?从即日起,本报情感专栏将走近她们,采撷不同的生活角度,反映她们的生活面貌。
编者
本报记者 杨檎
当燕子结伴飞回北川,震后的第四个春天悄然来临。在地震中痛失孩子的母亲,像迎接春天一样迎接着新生宝贝的降临,曾经哀伤和绝望的心,此刻已被甜蜜和希望填满。每天行走在上班和下班的路上,四十岁的王丕芳表面看起来跟大多数中年妇女一样平静、平淡,而她内心的波澜几乎一刻也没有平息过,尤其是在这样的春天,当大大小小的孩子们像鸟儿一样欢闹着的时候,她对女儿的思念格外浓烈。
那一天,九岁的女儿永远与我失散
【亲爱的女儿,如果你还在,一定有妈妈这么高了吧?一定也会亲热地攀着妈妈的肩膀去逛街吧?妈妈和爸爸每到周末也一定会幸福地等在学校门口接你回家吧?如果你还在,我们的家里就不会这么安静和寂寞了吧……】
大地震突然袭来的那天,王丕芳正在北川县禹里乡政府上班。短暂的山摇地动之后,禹里这座千年古城瞬间坍塌,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全部中断。作为副乡长的王丕芳,第一时间投入到乡里组织的自救活动中,救人,转移伤员,找食物,搭帐篷,这是人的本能,更是她的职责。第三天,已经两天一夜没合眼的她被安排去县上汇报灾情,同时找寻在县城里的丈夫和女儿。
当她翻山出来,好不容易找到在北川中学当老师的丈夫时,从死神手里侥幸捡回一命的丈夫紧紧地抱着她,告诉她:“女儿没了……”王丕芳一下子倒在地上,失声痛哭起来。随后她疯了一样爬上曲山小学的废墟,用嘶哑的声音一次次呼喊着女儿的名字,希望从某个角落里能突然传来女儿的回应。但最终她跟废墟上无数个家长一样,只听见山风的呼啸,和自己悲戚的呜咽……
很多家长停留在废墟上继续寻找,王丕芳却不能了,她很清楚自己的身份,她是副乡长,同样灾难深重的禹里乡,需要她赶紧回去。作为老师的老公,也急需回到学生的身旁。夫妻俩在废墟上洒泪而别,王丕芳翻山越岭回到禹里。他们深爱的女儿杨峥嵘,永远地躺在了废墟之中。
想再生,怀孕还只是一个梦想
【女儿啊,保佑妈妈能再有一个孩子吧。让你的弟弟或妹妹,接替你来继续我们无法割断的缘分吧。但是女儿,妈妈想再做一次妈妈,为什么就这么难呢……】
回到禹里后,王丕芳当着人再也没流过泪,她把丧女之痛深深地埋在心里,全部精力都用在了灾后重建之中。平时本来话就不多,失去女儿后,她更是只做不说,直到很久以后,大家才慢慢知道了她的不幸。淳朴的乡亲们在得知王丕芳的遭遇后,总是说:“天呢,她自己那么惨,还这么帮我们,真是个好人啊……”
2009年6月,禹里乡的抗震救灾告一段落,在组织上的关心和照顾下,王丕芳又被调回北川县妇联,在工作走上正轨之后,她决定再要一个孩子。但一个残酷的现实再次击中了她:她的宫腔严重粘连,已无法正常怀孕。随后她到绵阳、成都和重庆的各大医院检查治疗,两年时间里做了输卵管造影手术三次、宫腔镜手术五次、腹腔镜手术两次、试管婴儿手术两次,但直到今天,怀孕还只是一个梦想。
大大小小的手术让王丕芳吃尽了苦头,丈夫不忍心了,跟她商量:“干脆我们不生了吧!没孩子就没孩子,只要咱们两个感情好就行。”王丕芳自己也想过放弃,去年冬天朋友帮忙联系了一个著名教授,让王丕芳再去做手术,但王丕芳不想再去了。朋友夫妻俩的孩子也在地震中没有了,后来怀孕两次都流产了,他们苦口婆心劝她再去试试:“还是要坚持,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将来生了,我们两家还是要打亲家。”
擦干泪,让更多的妈妈不再哭泣
【亲爱的女儿,就算妈妈不能再生孩子了,妈妈也不会觉得孤单,因为妈妈知道,你一直在天上看着妈妈呢。就让妈妈把精力用来帮助更多不幸的妈妈吧。天堂里的孩子们,保佑你们苦难的妈妈都不再哭泣吧!】
王丕芳现任北川县妇联副主席,每天的工作纷繁复杂,涉及到北川妇女生活的各个层面。接待每一个人、处理每一件事时,好脾气的王丕芳都是笑眯眯的,让人觉得非常温暖。而在这些日常工作之外,她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帮扶再生育困难户。
“5·12”地震中,北川县1700多个家庭失去孩子,震后三年,有800多个家庭再生孩子,但仍有数百位母亲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再生育,其中不少人跟王丕芳一样无法成功怀孕。王丕芳几乎每天都在为这些妇女操心,帮忙联系医院,组织并带着求子心切的妇女外出治疗。
去年,重庆国宾妇产医院与北川签订“定点再生育公益免费援助协议”,二十多对北川再生育困难户在该医院进行了治疗。最近,通过县妇联牵线搭桥,该医院又决定为北川地震中脸部受伤需要做手术的儿童免费治疗,并联系到其他医院为患有子宫肌瘤的妇女免费手术。
关于自己,王丕芳说,她已经慢慢看开了,顺其自然吧,要能怀上,就再生一个,如果不能,也不怨天尤人。“只要能帮更多的母亲实现愿望,我也就觉得生活有意义了。新生的孩子都是北川的未来,谁生的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