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底村“妇女之家”见闻
四川阿坝州马尔康县阿底村共有村民806人,其中妇女420人。村里的男劳力都外出打工了,妇女们成了生产与生活的主力军,而村里“妇女之家”在藏族妇女的生活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近日,本报记者前往马尔康县阿底村采访。
走进阿底村,处处是新建的和正在建设的藏式新房,村里各家各户门前打扫得干净整齐,村里一派欣欣向荣。马尔康县妇联主席嘎西告诉记者,这些房子都享受了政府的政策补贴,村民盖新房的积极性很高,家家都把房子翻盖了。
49岁的女村支书刘英穿着藏族盛装迎上来,笑说:“今天是妈妈73岁的生日,家里会来客人。” 刘英的妈妈足姆是老村干部。与记者同行的州、县妇联干部立即要求到足姆家给老人祝寿。
州妇联副主席朱平代表妇联组织向足姆老人赠送生日慰问金为老人祝寿。足姆老人热情地招呼大家围坐在火塘边,与大家回忆起自己当村干部的往事。“我1965年入党,先后当村长、支书,领导全村男女从成立初级社干起,那时我们主要种玉米和洋芋,我带着全村人学习汉族的种植技术后,洋芋从亩产500斤提高到1200斤。慢慢地,村里人富了起来。”
刘英是2005年被公推为村支书的,她接过妈妈的话头说:“这几年党的‘三农’政策越来越好,在我任内这7年里,政府支持村里建设工程。2011年人均月收入达到了1000元左右。全村人的日子一家比一家过得好了,而村里妇女的生活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说罢,村妇代会主任呷兴初便热情地带记者到村里“妇女之家”参观。
走进设在村委会的“妇女之家”,大老远就看见院大门上挂着醒目的“妇女之家”的金字招牌,院里打扫得整洁干净,还设有一台乒乓球桌,几位妇女正在院里唱着一首曲调优美的藏歌,58岁的阿诗玛挥动着双手,有板有眼地指挥大家练歌。她对记者说:“我特别喜欢到‘妇女之家’参加各种活动,大家在一起唱歌,学习妇女健康知识,了解政府的各项政策,我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充实,越来越幸福。”
呷兴初还介绍说,每到周末,村里的教师和大学生村官都会主动到“妇女之家”当志愿者,为妇女们代写家信,教大家写《入党申请书》,我们村里好多妇女都是入党积极分子。
“自从全县各村都建立‘妇女之家’之后,我们广大妇女觉得自己有了说话和办事的地方。如今,我们妇联工作也好做多了,因为各村的‘妇女之家’成了我们妇联之间开展工作的主要阵地,也是村两委向妇女们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地方,更是妇女们维护自己权益的地方。”县妇联主席嘎西说。(中国妇女报记者 蔡锦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