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感恩网,传播感恩文化,传承大爱精神!www.owesc.cn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让我们明白更大的责任,充满更多的力量;奋进,是感恩的实际行动。绵阳中学将继续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努力创造更大的成绩,来完成所担负的教育责任,回报社会,造福人民。
“5·12”特大地震,给绵阳教育带来巨大灾难。近万人规模的绵阳中学也蒙受了较大损失。三年来,我们不仅圆满完成所有重建项目,取得突出的办学业绩,还尽最大努力支援其他学校的灾后重建;不仅接受社会各界的帮助,还利用学校的影响力,带动省、市教育的发展。灾难让我们无比坚强,重建让我们更加成熟。在感恩中奋进,在奋进中走向辉煌。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感恩·奋进”的深刻含义和巨大动力。
感恩奋进,就是要精心建设、悉心保护、科学使用援建的设施设备。怀着感恩的心和自强不息的精神,绵阳中学于2009年10月18日开工建设香港援建项目,2010年8月底如期竣工。为了有效保护各种设施设备,绵阳中学于2010年10月制定了主要针对重建项目的《绵阳中学校园建筑物安全使用管理办法》,明确了重建项目中每个单体项目的使用部门管理责任,落实了部门管理人员具体工作职责。各部门对所管理的设备按照固定资产管理规定,做好财物账,避免造成浪费、丢失现象;对后期需要改造、装饰及增加附属设施等工作作出了严格的报批报审规定,以确保工程建筑的安全使用。
感恩奋进,就是要化感恩之心为奋进之力,努力工作,创先争优。重建项目完成后,绵阳中学面貌焕然一新,极大地解决了办学的瓶颈问题,学校办学能力进一步增强。全校教职工满怀信心,干劲十足。大家深知,援建项目饱含着香港人民的深情厚谊,寄托着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厚爱和期望。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奋发工作;作为学校,必须取得更大的发展,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才不辜负党和国家、人民的期望。灾后恢复重建三年多来,我校正是怀着深深的感恩、奋进之心,奋发图强,不断进取,取得了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作为四川省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绵阳中学立足于“和谐、自主、创新”的办学思想,围绕“为每一位学生创造最佳发展空间”的办学理念,坚持“强力推进课程改革、全面优化育人环境、加快实施精品战略”的发展思路和“西部领先、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发展目标,形成学校和教师的共同愿景,引导教师将生命价值的实现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增强整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努力构建积极向上的理想乐园。
感恩奋进,就是要“赠人玫瑰”,传递爱心,回馈社会。作为灾区学校,绵阳中学既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受益者,同时也自觉发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积极担负起支援极重灾区、学校的社会责任。地震发生之后,绵阳中学就派遣多名中层干部带领教师赶赴平武、北川等极重灾区救援;组织师生多次为汶川地震灾区、玉树地震灾区、海地地震灾区捐款捐物。在重建期间,尽管学校师资很紧张,绵阳中学仍先后派出十余名干部和骨干教师,支援北川中学、平武中学的灾后教育重建,为这两所学校的快速恢复、发展、跨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010年,全市乡村少年宫建设全面展开。按照市文明委的部署,绵阳中学负责结对共建三台县中太镇乡村少年宫。我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教育使命感、一流的创先争优意识,积极谋划,主动服务,细致工作。经过近一年的倾力援助,先后投入十余万元,高质量地完成了该少年宫的建设。
感恩奋进,就是要增进友谊,携手并进,共铸民族教育未来。灾后援建,让绵阳教育与香港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也让我校与香港同胞、香港教育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三年多来,绵阳中学先后近十次接待香港方面的参观、考察代表团,学校的发展和取得的成绩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为重要的是,绵阳中学与香港教育局开展了“薪火相传”系列活动,让两地师生互相交流学习,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三年来的交流,香港师生深入我们的课堂,深入我校师生的家庭,感受内地师生的热情和才艺,感受四川绵阳的文化和习俗。同时,绵阳中学师生也从香港师生身上领略到香港特区的教育、文化以及各方面的风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香港同胞和绵阳人民、绵中师生联系更加紧密,了解更加全面,友谊更加深厚,往来更加密切。极大地增强了香港师生对内地教育的认识和认同,增强了香港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作者系绵阳中学党委书记、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