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党、感恩祖国、感恩人民、感恩解放军、感恩援建者、感恩社会各界……感恩文化在四川已经形成一种独有的文化——
四川汶川“5·12”大地震3年之后,“难忘党恩深重,感恩援建情深”、“吉林援建大爱无疆,黑水奋起感恩自强”、“白山黑水同携手,共建家园情谊长”……一副副感恩奋进的标语,在劫后重生的黑水大地上依然处处可见。感恩党、感恩祖国、感恩人民、感恩解放军,3年多来,四川人民把感恩情怀内化为宝贵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特质。而在这一独具四川特色的感恩文化中,全省工会组织以勤奋的工作和积极的作为,聚合起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四川的感恩文化注入了深厚的内涵。
感恩铭记 鲜花送给援建者
在四川灾后重建的这两年中,来自全国各地的援建人员,默默地用自己的双手为地震灾区建造出了一个更美丽、更舒适的新家园。在2010年4月23日举行的成都市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上,5年一评的成都市劳动模范评选产生了市级劳模398名,12名来自福建、上海、重庆的省外援建人员首次被授予“成都市劳动模范”称号。
四天后的27日,在绵竹,以绵竹市委、市政府和全市51万劳动人民的名义隆重表彰了100名为全市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和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做出杰出贡献的劳动模范。其中,来自江苏援建大军中的70名劳模成为表彰大会的焦点,他们为绵竹灾后重建做出了巨大贡献,绵竹人民把鲜花、掌声和荣誉献给他们,献给了这些最可爱、最可敬、最值得铭记的人。
“作为一个绵竹人,我深切地体会到了援建者们的无疆大爱。”谈到江苏援建者,绵竹市委常委、总工会主席付利民非常动情,在“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我们对远离家乡的江苏援建者深怀感恩之心,70名劳模只是援建人员中的一小部分,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对他们的辛勤工作给以充分肯定。
“感恩江苏,绵竹奋进!”记者在绵竹采访时,这样的标语,到处都能看见。“感恩”,是绵竹人民在重建过程中说得最多的话。正如紫岩小学学生王锦瑶在作文中所写道的那样,“一座座崭新的学校,一个崭新的绵竹新城,就是永远感恩铭记江苏援建的历史丰碑!”
2010年,在灾后恢复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对口支援工作基本完成的重要时刻,四川省授予215名援建者“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先进个人”称号,并将这215人报请中华全国总工会,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时授予18个对口支援省(市)的27个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白加黑,5加2(一周7天),大雨小干,小雨大干,不下雨拼命干,这些都是援建大军留给四川干部群众深刻的印象,他们务实、顽强,特别能吃苦、能战斗,特别能讲奉献。
2009年7月24日,苏州援建绵竹市孝德东区安置房工地地面温度达36摄氏度以上。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李登菊率省总工会"送清凉"慰问组来到这里,看望慰问冒着酷暑战斗在一线的江苏对口援建的建设者们,给他们送去防暑降温药品、清凉饮品等,也带去了省委、省政府以及省总工会的慰问和关怀。
在烈日炎炎的援建工地现场,李登菊与江苏对口援建一线的职工亲切握手,送上慰问品,叮嘱大家注意防暑降温,注意安全生产。她对援建人员远离家乡亲人,积极参与四川灾区恢复重建的精神给予高度赞扬,对他们为四川灾后恢复重建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一个个酷热难当的日子,慰问组分别前往什邡、彭州、崇州、都江堰、安县、北川、江油、平武等地,看望冒着酷暑辛勤劳作在对口援建第一线的北京、福建、江苏、重庆、上海、辽宁、山东、河南、河北对口援建者,为他们送去了清凉用品。这一件件文化衫、一台台电风扇、一床床凉被,带着四川人民感恩的心,送到了各路援建者手中。
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四川人感恩的身影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经历了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的四川人民,对“感恩”有着更新的感悟。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台湾风灾等灾害发生后,四川人民倾力帮助,以实际行动回报全国人民的关爱和支持。
2010年玉树地震,刚从地震中恢复过来的四川人民倾力帮助,以实际行动回报全国人民的关爱和支持。地震发生后不久,从四川驰援过去的200多名官兵已经在玉树机场卸载空运物资、转运伤病员。来自四川的医疗志愿者则忙碌在高原的一个个帐篷内。
玉树同胞的处境深深牵动着四川人的心,四川各界迅速行动起来,纷纷捐款捐物。4月14日,四川省总工会代表全省各级工会和千万职工,向青海省总工会发去慰问电,并向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出第一笔款。同时,四川省总工会积极组织全省工会组织捐款,得到了成都、绵阳、德阳、泸州、遂宁、乐山、南充、宜宾、广安、达州和省直机关工会,以及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工会等工会组织的积极响应。在工会系统,两次捐出的慰问款就达110万元。
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县遭受特大泥石流灾害,人员财产遭受巨大损失,这让同样遭受过“5·12”地震重创的东汽人感同身受,8月10日,东汽工会向全厂发出了向甘肃舟曲捐款捐物的《倡议书》,号召广大干部职工、党员、团员积极行动起来,向舟曲灾区捐赠当地亟需的床上用品。
爱心、感恩之心迅速汇集起来,捐款处职工们排起了前来捐赠的长龙。棉被、凉被、床单、枕头堆成了小山,一床床棉被,一只只枕头体现了东汽职工对灾区人民的牵挂和祝福。到8月12日,东汽工会共收到职工捐赠的床上用品2600余件,蚊帐1300顶,燃气灶100台,工作服600套,胶鞋500双,移动厕所11个、净水器2台、热水袋200个,以及在外出差和工作的员工捐献的现金19335.00元。8月13日,这批满载东汽职工对灾区人民深情厚谊的物资踏上征途,为灾区人民送去东汽职工的爱心和祝福。
今年初春,山东大旱,四川积极回应,千里驰援。2月14日起,我省迅速调配77台(套)大型钻探设备、845名工程技术人员赶赴山东旱区施工。
在济宁的十几天里,曾参与援鲁抗旱找水打井工作的省冶金地勘局的前线指挥长马建忠时时刻刻觉得是来报恩的,“山东人援建了一座新北川,我们来打井,就当是"涌泉相报"吧。”
援鲁抗旱,玉树抗震救援、舟曲抗击泥石流、云南地震抢险,哪里有灾难,那里就有四川人感恩回报的身影。
如今,感恩文化已聚合起四川人民强大的精神动力,以自强不息的抗震救灾精神,推动着全省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本报记者 杨诚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