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瀑电库区移民工作大会战全面实施3周年之际(四)
三年!瀑电库区移民工作大会战全面实施三年了!
三年,荒山变新城,高峡出平湖,奇迹在库区诞生。
三年,库区移民群众不曾忘记援建者的恩情,以一种更加奋进的姿态,创造新生活,妆点新家园,续写移民工作新篇章。
铿锵誓言 换来兄弟情深
“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奋力夺取2009年大会战全面胜利!”
2008年11月25日,汉源移民大会战响亮的冲锋号角响彻雅州大地,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旋即在库区拉开帷幕。清库、搬迁、建房……工作千头万绪,市级机关和北部六县区的260多名移民工作人员赶赴汉源,荆楚大地的援建大军也抵达汉源!“瀑电工程,造福子孙”,世纪梦想,即将在这块人类繁衍生息了几千年的土地上实现;“搬新城,创造新生活”,7万余名移民群众盼望已久的愿望,近在咫尺,实现在即。
胜负在此一搏,面对数以万计的援建大军,7万余名移民群众心存感激、铭记大爱,与移民工作大军共进退。
2009年7月2日,省政府通过《瀑电汉源库区下闸蓄水移民过渡安置实施方案》后一个多星期,汉源县召开瀑电汉源库区移民过渡搬迁安置动员培训大会,“瀑电必蓄水、移民必搬迁、清库无条件”的口号回荡在库区上空。面对走乡串户宣传移民政策的工作人员,深明大义的移民群众积极配合,他们相信:“政府会为我们落实好一切!”
2009年8月5日,汉源县流沙河新区人头攒动,425户过渡经营户笑领补助金。清点补助金时,过渡移民群众眼里满是笑意。“过渡安置政策落实得好!”称赞之声不绝于耳。
“拼命多建一平方米永久性住房,力争少一户过渡群众。”从市委传出的声音满怀真情,掷地有声。于是,6个支前县区对口建设的6个集镇,31个农村集中安置点工地上,建设者们挑战极限,抢抓时间;萝卜岗新县城建设工地上,湖北援建大军甩开膀子,挥汗如雨,与时间赛跑。
随着一座座新集镇矗立在黎州山水之间,学校、医院、道路等一个个工程的竣工并投入使用,库区群众纷纷以自己最朴素的方式,表达对市内外援建大军的感激之情:大樱桃、煮鸡蛋,拿到工地上;杆杆酒、坛子肉,送到办公室……群众自发地向援建人员送水、送土特产、送锦旗,工程完成时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放鞭炮庆祝……轰轰烈烈、激战正酣的移民大会战战场上,一股股“感恩”的暖流在援建大军与移民群众心中激荡碰撞,凝聚成世间最温暖的两个字:“亲人!”
“来时,我们只拎着简单的行李和‘不胜不休’的誓言;走时,我们却怀揣着与移民群众建立起来的‘兄弟’情谊,这份情谊,沉甸甸的,值得用一生收藏。”
2010年5月20日,首批171名市派移民工作干部撤离汉源时,不少移民干部心情复杂,依依不舍。
齐心奋战 建成湖畔新城
奋战经年,废墟之上起新景,荒山摇身变新城。
“汉源县变化可大了,新县城变绿了,也变整洁了,水、电、网早就全通了,欢迎你回汉源做客哦!”近日,汉源县新县城居民冬冬(小名)向记者发出了邀请。经营着一家品牌服装店,这个热情开朗的汉源姑娘一言一行都透露出库区移民群众身上独有的宝贵品质——积极乐观,热情大方。她告诉记者,从老县城到新县城,虽然中间经历过两次过渡搬迁的种种不便,但自己的店面一次比一次大,装潢一次比一次漂亮,顾客满意度也越来越高,如今又新增加了不少新顾客。“虽然会不时怀念老县城,但同样很享受在新县城的新生活,”冬冬说。
实际上,从2008年11月到2011年11月,这三年来,库区有所变,有所不变——变的是日趋美丽的新家园,不变的则是库区移民群众延续几千年的善良、勤劳和奋进。
如今,走进汉源新县城,道路整洁宽阔,路边的亭阁、小景情趣盎然,沿街商铺林立,忙碌的人们穿梭往来,一切都已步入正轨。
“搬得出,稳得住,逐步发展能致富”,这是移民大会战伊始提出的要求,当前两项任务都已完成,如何搞好移民后续致富又成为一项新挑战摆在市委、市政府和汉源县委、县政府面前。于是,产业结构调整、技能培训、完善发展基础设施……一系列移民后续帮扶工作开始依次展开。
充分发挥光热资源,以打造汉源湖为重点的旅游规划摆上桌面;在农村移民安置区,以发展壮大优势特色水果基地、蔬菜基地提升经济增长后劲的观念迅速深入人心;“烧制”创业就业“敲门砖”,一批批移民学员先后被送往四川大学进行电工、焊工、家政服务、餐饮服务、电动缝纫等5类技能培训;与此同时,由天全县对口帮扶小堡乡黄果柑栽种项目全面展开,市委办、宝兴县对口帮扶大树镇黄果柑种植项目全面启动,其他部门和县区对口帮扶移民乡镇和安置点产业结构调整也在加快推进中。
“搬到新县城后,新门面场地宽、环境好,按摩床位增加了,按摩店的规模和档次也提升了。”汉源县盲人按摩师康洪山虽然看不到现实中的新县城,但他说“三面环水的半岛,崭新的楼房,我能够想像新县城有多美。虽然生活在黑暗中,但我能‘看’到光明的未来!” 记者 刘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