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恩人再回四川
4月17日,北京市政二公司项目经理刘峰、北京市通州区潞河医院肝胆科主任姚成礼、北京21中德育主任韩殿臣3名北京恩人走出成都双流机场。接机人员正在讨论走哪条路回什邡比较节省时间,刘峰接过话茬:“我带路,太熟了,闭着眼睛都能到。”
车从成绵高速下来,直上“北京大道”。“北京大道”由北京援建,这条路打通了什邡的南北交通,让什邡进入成都“半小时经济圈”。
北京兄弟你为红白人做了一件大好事
4月18日,红白镇柿子坪村5组,49岁的李卫明站在自家院坝里张望:“恩人回来了。”
“北京的兄弟真好真好,黑黝黝的脸庞映着孩子的微笑。北京的兄弟真好真好,你的真情铺满幸福大道。”知道恩人要来,李卫明叫家人早早放起什邡制作的感恩歌曲《北京兄弟》。
一桌丰盛的坝坝宴,一个大大的拥抱。李卫明紧紧握住刘峰的手:“兄弟,可把你盼来了!烂柴湾大桥修通后,红白镇几千人出行又安全又方便,你们为红白人做了好多年想做没做成的一件大好事!”
吃罢午饭,刘峰特地到广青路二期项目部所在地去看看。广青路边,一个不起眼的白色板房院落,门前立着一块“烂柴湾第一庄园”农家乐招牌,当初这里是狮子坪村民陈发生家的白灰窑场,为支持援建,陈发生二话不说把地腾给刘峰他们。烂柴湾大桥通车交付后,刘峰把项目部的板房留给陈发生。陈发生将这些板房开发成农家乐,生意红火。
远远看到刘峰走来,陈发生有些不敢相信。“哎呀,你咋个来了呢?”惊喜之情溢于言表。刘峰快步走上去,递上特意从北京带来的稻香村点心。
北京校长主题班会上热泪盈眶
见到韩殿臣,七一中学校长余永武忙拉着他参观新学校。一路行来,两个“忘年交”回想在学校重建那段最艰难的日子,感慨良多。
什邡七一中学高一16班主题班会上,一声熟悉的“韩校长”,让韩殿臣热泪盈眶。“在七一中学,我收获很大,我见证了七一中学的飞跃成长,见证了全体师生努力奋斗、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能幸运地成为其中的一员,我无比自豪。”主题班会上,韩殿臣动情地说。
韩殿臣在七一中学工作期间,自己掏钱捐助学校里的贫困学生。离开学校时,他又为全校教室、办公室安上时钟,寓意“惜时”。再次回到学校,韩殿臣将自己的一幅书法送给高一(16)班的学生们。书法上是他的座右铭——“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北京大夫请你到新家里坐坐
在新建的什邡市第二人民医院二楼肝胆科坐诊室,姚成礼披上白大褂。这是他的愿望,再回什邡还要为这里的群众看病。
诊室门外,什邡洛水镇渔安村10组村民刘义珍默默等候着。“他是我的救命恩人,听说他回来了,我怎么都要赶过来说一声谢谢,还要请恩人到家里坐坐。”刘义珍说。
在什邡援建的三个月时间里,姚成礼做了上百台手术。刚提起刘义珍这个名字时,姚成礼有些茫然。什邡第二人民医院的同事提醒他:“她是因为胆结石住院,当时情况不严重,打算择期手术,结果第二天你查房时,她已经高烧,你当即要求做急诊手术。”同事话音刚落,姚成礼说:“我想起她了,当时情况危急,不立即手术将危及生命。”
“当时我已昏迷,只听说是北京来的医生为我做的手术,一直想说声谢谢,但你天天都在做手术。”刘义珍对姚成礼说。
姚成礼特意赶到刘义珍的家里去看看。刘义珍搬进了漂亮的新房,刚走到刘义珍家,就看到堂屋墙上贴着红纸,写着“欢迎北京恩人姚老师回家”。亲戚们都说要为恩人做一顿最好吃的农家菜。
对话
每天都远远看见你
听说北京恩人要“回家”,王明跟同事换了班。他说:“一定要见一见日思夜想的人。”
王明是什邡运输公司红白—什邡段的客车司机,北京援建的“京安大桥”有他一辈子也忘不了的记忆。2010年4月27日,王明成为京安大桥通车剪彩仪式上第一个驾车通过大桥的人。“那天,有的群众本来早就该下车,但听说京安大桥要通车了,宁可倒回去走一段路也不下车。通过大桥时,看到周围戴安全帽的修路工人,大家都推开窗,向他们挥手,连声喊谢谢。每次经过京安大桥,我都会想起这感人的一幕。”
听说有“北京恩人”回到柿子坪村,王明不邀而至。他和刘峰并不认识,但当见到刘峰那一刻,王明笑了:“这张脸我再熟悉不过了,每天都会在路上看到他,但只知道他是北京来的援建者。”
“每天经过烂柴湾时,远远见到你。你们每天在灰尘、泥水里打滚,为什邡重建流汗流血,但直到今天我才能对你说一声谢谢。”王明紧紧拉住刘峰的手。
“相逢何必曾相识,能看到我们修的大桥给什邡人民造福,付出再多都值。我还想坐一次大客车体验一把呢,下次回来,我约你。”刘峰说。
记者手记
北京恩人的理性与感性
□本报记者 龙腾飞
北京恩人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
刘峰已四次回到什邡,既负责援建工程的维护运行,也会老朋友。刘峰说:“小到一块路沿石破损,我们都要负责到底。”韩殿臣在七一中学的主题班会上情难自已,针对学校未来发展等,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
感性与理性高度融合,倾力支援与务实求真高度统一,是北京援建的真实写照。正如刘峰所说,“北京与什邡已经紧紧联系到一起,不光是过去、现在,还有精彩的未来值得期待。”
因为北京援建的务实高效,使得什邡的灾后重建,从一开始就是着力为未来打基础。“什邡在下一轮的发展中将追寻怎样的城市定位,怎样为城市化培育相应的人文土壤,能否在工业化城市化联动过程中找到解决方案,真正为什邡的未来造福?”北京人与什邡人一起探讨、追问。
大灾不倒大爱重生
□北京日报记者 金可
震后,我曾在什邡做过几个月的驻站记者,那时的什邡到处是在建工地。108个大项162个子项,北京援建风雨兼程,披荆斩棘。汗水换来的是广青公路生命线顺利打通,一纵六横城市空间迅速扩展,新校园中孩子们朗朗读书声。看着人们从板房搬进新家时脸上发自内心的笑容,一切苦累都值。
大灾不倒,大爱重生。
如今的什邡,美丽秀雅。宽阔的北京大道、壮观的蓥华大桥、如画的红白新镇……灰瓦白墙的川西民居里,校舍坚固,路桥畅通。人们愉快地生活,孩童咿呀学语,老人晒着太阳。曾经的重灾区浴火重生,到处是一种蓬勃生长的活力。
再次重逢,“亲人”是被称呼得最多的名词。什邡人视援建者如家人,一如当初援建者赴什邡帮助患难兄弟的义无反顾。
京什情,温暖、绵长、历久弥坚。
恩人语录
北京21中德育主任韩殿臣:
再回什邡,感动不能言表。看着蓥华大桥和京安大桥横跨天堑,看着一座座充满川西特色的村落,我为什邡人民感到高兴。
回到和什邡人民生活、工作、奋斗过的什邡七一中学,我忍不住落泪。看到师生们朴实、真挚的眼神,我一辈子不忘!
什邡,一个让我魂牵梦萦的地方,一个让我愿意奉献青春的地方,一个让我想起来就想大声说“我们和你永远在一起”的地方。什邡、北京,都是我的故乡。
北京市通州区潞河医院肝胆科主任姚成礼:
作为援建者,我见证了43万什邡人高昂的精神面貌,见证了当地老百姓的感恩之情。
“灾后恢复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誓言犹在耳边,那个曾经一片废墟的红白镇变成了如今一排排崭新砖房的新镇,怎不叫人激动万分。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没有国家的强盛,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经济发达、生态宜居的新什邡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北京市政二公司项目经理刘峰:
经过京什两地近三年共同努力,一个温馨、靓丽的新什邡已变为现实,作为援建者中的一员,我倍感欣慰。我为自己能为什邡的腾飞作出贡献而感到自豪,祝什邡经济蒸蒸日上,愿章洛人民幸福安康。
本栏撰文除署名外均为本报记者 龙腾飞 本栏摄影 吴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