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8年6月,淄博著名摄影家苏少龙与本报记者参加“北川香泉淄博晚报读者希望小学揭牌仪式”的途中,认识了地震孤儿蒋昕航宇,并大爱援孤,认小航宇为儿子。从那年开始,苏少龙一直与小航宇的伯母和奶奶保持联系,四年来的每个春节,苏少龙都因对孩子的思念和对灾区的牵挂而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在灾区板房与小航宇共度除夕。刚刚过去的春节,他携妻女再次踏上了赴灾区的旅途,与航宇一家在新北川县城的新家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新年,并作为晚报“新春走基层”的特约记者记录下了新北川县城的巨大变化。
感受新北川
歌舞唱新年
禹王桥前,快乐的儿童翩翩起舞
新北川文化广场
羌人的生意
年年来北川,今年大不同。
前几次来,都是在板房区度过,今年则步入山东援建的新县城,满目新颖,一串串红灯笼、一条条羌丝带、一面面彩旗把县城装扮得喜气洋洋、年味十足。大街两旁,标有“新县城新北川欢迎您”、“感谢山东感恩山东”等字样的标语横幅处处可见,春节的北川人脸上洋溢着笑容,处处欢声笑语。
据了解,北川新县城建设创造了惊人的速度。从2009年4月道路建设动工到今天,总投资50多亿元的北川新县城76个项目主体工程全部竣工,对于这样一个“新北川”,这里的群众对山东人民充满了无比的感激,“感谢山东感恩山东”是这里人们说的最多的话。
逛北川新城,感受羌城魅力,成为周边老百姓今年过春节的首选方式。站在禹王桥头,鸟瞰全城景色,碉楼、商业街、医院各种新建筑错落有致,构筑着新城市的脉络。淄博桥、石泉北街、尔玛路、茂州路、永昌大道、西羌北街、新川路……逛羌城、过新年,感受北川人的新春欢乐,见证新北川的崛起。
不到两年时间,山东援建者就在一片农田里建设出这么一座漂亮、现代化的城市,简直是个奇迹。徜徉于羌族手工艺品步行街,流连于草绿花红的街心花园,参观羌族民俗博物馆、宽阔敞亮的安居房、百亩玫瑰园、北川大酒店等,犹如穿越了一条长长的历史隧道。
行走在北川,处处新房林立,最坚固的是学校,最漂亮的是民居,最现代的是医院,因而最满意的是群众。而且,能时时感受到北川人知恩、感恩的情感……正如一首羌族民谣唱得那样高亢入云:“没有风/云不会走,没有水/鱼不会游,没有太阳/月亮不会发光/月亮不会发光,没有欢乐/歌声不会嘹亮……”(文/图特约记者 苏少龙 北川报道 整理/记者沙红翠 编辑耿雪)
又见北川儿子
两家人在新县城逛街
儿子新家过除夕
儿子的怪样
我和儿子
2012年春节,带着对北川儿子的深深思念,我带着妻子和女儿又一次来到北川过年。这是2008年5·12大地震后,我第三次在北川过年了。
一路劳顿,汽车在绵阳平政车站停下,刚走下车,透过嘈杂拥挤的人群,就见一个可爱的小身影快速地向我奔来。“爸爸、爸爸!”稚嫩的童声引起很多人关注,这就是我的北川儿子蒋昕航宇,自从2008年和淄博晚报记者参加“北川香泉淄博晚报读者希望小学”捐建仪式时第一次见到他,我就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儿子。
顾不上那么多人的观看,拥抱着儿子,拥抱着久别的亲人。
这次儿子和他伯娘胡琼一起来接我们。一年了,已经六岁半的儿子变化很大,长高了,也胖了,能跑能跳,身体很结实,顽皮得很。这次我带女儿来见见弟弟,也满足她的一颗爱心,我的女儿苏梁月涵十三岁,是个很安静的小姑娘,见面不久,儿子的巧言和热情,很快使这对姐弟形影不离了。
儿子是北川县曲山镇人,震惊中外的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当时才两岁半的儿子,父母双双遇难,婆婆带着不睡午觉的他在街上玩耍,才逃过一劫。现在,儿子由婆婆和伯娘抚养,国家每月给地震孤儿600元抚养费,今年,她们告别住了三年的永兴板房,住进了山东援建的新北川县城。
120平米宽敞明亮的新居,一老一小生活得很安逸。我们的到来让儿子很高兴,天天缠着我玩耍,做游戏、逛街、一刻不停。逢人就说:“山东爸爸又来看我了”,逢人就介绍:“这是我姐姐。”可以看出他幼小的心灵充满了自豪感。
初三那天,我带着婆婆、伯娘和儿子,来到北川老县城他父母遇难地祭奠。对于父母的逝去,儿子今年刚刚从小朋友那里得知。在父母的遇难地,顽皮的儿子突然安静下来,默默的站在那里,紧紧地盯着那片废墟的角落,眼睛一闪一闪的,似乎想说什么……
从2008年5·12大地震到今天,四年了,我有这个儿子也四年了,看着他快乐的成长,我心里由衷的高兴,但是,更多的是责任,一个父亲的责任。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一如既往,关爱他、抚养他、祝福他……(文/图 特约记者苏少龙 北川报道 整理/记者沙红翠 编辑耿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