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银监局局长陈琼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记者 陈燕摄
新华网北京3月13日电(记者 汪文品)“农民借钱总是特别困难的。他们没有有效的抵押物给银行,银行放不了贷款;他们没有信用档案,银行也发不了信用贷款。我觉得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要加快,金融机构对农民的‘家底’了如指掌,就无需任何抵押物也能发放贷款支持农业生产。”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银监局局长陈琼就农村金融如何提升服务等问题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希望尽快建立一整套的农村信用体系,让金融之水更好地浇灌“三农”之树。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全国共组建农村商业银行468家、农村合作银行122家,农村信用社1803家,村镇银行1071家。我国农村金融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农村“贷款难”的现状仍未彻底改变。专家分析,造成农村金融贫血的真正原因在于,部分金融机构在县域层面只存不贷或存多贷少。
对此,陈琼告诉记者,金融支持“三农”有别于财政支持,如果农户无法还款,金融机构要承担风险。农民的资金需求规模相对较小,农民一般也缺乏可供抵押的资产,银行需要掌握农户的信用、经营能力、未来的收入流等情况,才能降低贷款风险,“农民的信誉是最高的,如果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农村信用体系,他们就能及时从金融机构获得信用贷款支持农业生产。”
据介绍,作为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的安徽省金寨县为创新农村信贷模式、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开辟了新的渠道,农民“抵押难”、“贷款难”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缓解。中国人民银行六安中心支行和金寨县支行筹资建立了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为基础、覆盖该县所有乡镇农户的信用信息数据库,金寨县13.6万户有效农户信息被录入系统,占全县农户的87%。
事实上,农村信用社改革十年来让农村金融网点布局获得较大拓展。多年来,安徽省农村信用联社引领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始终坚持服务“三农”、县域和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规范内部管理,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扎实推进业务创新,已经发展成为省内业务规模最大、机构网点最多、覆盖范围最广、服务群体最多的地方金融企业。
“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对“三农”金融服务提出具体要求。随后,3月6日,银监会正式下发了《做好2014年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切实加强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
陈琼表示,金融机构要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与政策配套的金融体制机制建设一定要跟上,只有在完善的信用体系基础上才能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地支持农业、服务农民。
背景资料:农户的信用档案详细记录了个人基本信息、家庭收支、家庭资产、家庭负债、金融服务需求等情况。一旦农户有了信用档案并录入统一的数据库,涉农金融机构就可以便捷地进行查询,比如,贷款对象有多少房子,从事农林牧副渔中的哪个行业,家庭成员是否遵纪守法,村内口碑、信用等级如何等。然后再综合分析农户个人信用状况,给予他相应的授信额度。